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

ID:66586303

大小:1.06 MB

页数:127页

时间:2023-11-06

上传者:chess95660

打开微信扫一扫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点击右上角按钮进行分享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_第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_第6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_第7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_第8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_第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_第10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

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小学六年数学下册教案(表格)负 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确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教学关键:借助一些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负数与正数是具有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关系。教学时间数:3课时1、认识负数…………………………………1课时2、比较大小…………………………………1课时3、单元测试…………………………………1课时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认识负数教 学目 的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2、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重 点难 点关 键:认识负数:理争负数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情景引入1、说说对温度的认识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 板书课题:负数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观察课本的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2)组内交流,讨论(3)教师简要说明1)“°”表示度2)“℃”表示摄氏度3)零下16℃用“-16℃表示“-”是负号,表示比0℃低4)“16℃用”+16℃表示“+”是正号,表示比0℃高2、教学(例2)(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2)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3、认识负数(1)什么是负数(2)什么是正数(3)关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1~32、全班交流,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较大小教 学目 的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2、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负数大小的比较: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检查复习1、什么是负数?2、读一读,填一填-8   +10   -0.5   120   300 -7/9   -12.5  -25/11   正数         负数3、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 指导学生看例题情境图问题一:如果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1)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2)教师启发,引导问题二: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1)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2)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2、教学(例4) 指导学生看课本情境图。(1)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2)读一读其中各数(3)把这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填在表中。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气温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单元测试教 学目 的 通过本单元的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重 点难 点关 键: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进行各种练习课 型检测教 具试卷一、填一填: 1、某旅游景区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22℃,记作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4℃,记作    ℃。 2、如果+1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15分,那么比平均分低8分应记作    。 3、-1  22  -3.4  100  -45  45  0  4/7 +69.5  -17/3  -0.02  +1.01  -51/100  +1/10正数           负数二、在数轴上描出各数-2-1/25-3.5-1/53三、比较大小-6○0.6   -9○9   0○-2  7/8○-8/71○-1-3/4○-1/2-1/9○-1/8-0.2○0.20.05○-0.01四、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一班0分;二班+20分;三班-10分)根据三个班的得分,说说他们答第四题的得分情况。课后记127 圆柱与圆锥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这观察,设计和掉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在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教学重点:1、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2、圆锥体积计算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关键: 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数:13课时课时安排:1、圆柱…………………………..7课时     2、圆锥…………………………..3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4、单元测试……………………..1课时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的认识教 学目 的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2、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 教师板书:圆柱认识二、探究新知1、指导学生看课本的画面,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2、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3、观察圆柱,弄清各部分名称。(1)什么叫圆柱的底面?(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3)什么叫圆柱的高?4、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和高5、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6、操作实验(1)圆柱侧面剪开,展开出现长方形。(2)将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原来的圆柱形。(3)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的1~4题2、全班交流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的表面积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重 点难 点关 键:表面积的计算: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教具,学具展示,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只列式不计算(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柱体的特征。二、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教师板书课题)2、教学(例3)(1)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同时让学生拿着圆柱摸一摸它的表面积。(2)你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学生说明计算表面积方法 ②教师展示教具配合说明。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3)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你会计算吗? ①学生回顾侧面形状以及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②教师教具展示配合说明 ③板书推导过程3、尝试练习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的5~8题2、集体交流,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解决问题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判断实际物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认真观察实际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表面积?2、一个圆柱的直径20厘米,主30厘米,求它的侧面积3、一个圆柱直径5厘米,高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4)(1)出示(例4)指名读题(2)出示教具——纸制帽子(3)引发提问: ①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 ②这个帽子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4)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5)汇报计算情况 板书: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28=1758.4(cm²)②帽子的底面积3.14×(20÷2)²=314(cm²)③帽子的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cm²)答:至少需要用2080cm²面料三、巩固练习1、一种圆柱形流水管……(1)说说对题的理解及解题思路(2)列式计算2、完成练习二的9~20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的体积教 学目 的1、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2、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圆柱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借助教具展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提问:(1)什么叫体积?长方体体积怎样求?(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导入:我们能不能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1)教师展示推导过程(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3)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4)观察,操作后你能说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吗?(5)用字母怎样表示呢?(6)求圆柱的体积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三、巩固练习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的体积教 学目 的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求体积。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推导的过程。2、口头列式,计算圆柱的体积(1)底面积是1.2m²,高5m(2)底面积是48cm²,高20cm二、探究新知1、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能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2、教学(例6)(1)出示课文例题的内容(2)说说你的解题思路(3)尝试列式解答(4)汇报交流:教师整理并板书计算过程:杯子的底面积:3.14×(8÷2)²杯子的容积:50.24×103、练一练: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三25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体积(或容积)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学生的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1、说说圆柱体积的公式?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已知条件?可以是什么?3、算一算(1)底面积是35cm²,高10cm(2)底面半径是5cm,高6cm(3)底面直径是80dm,高15dm(4)底面周长是25.12m,高5m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三的6~11题1、第6题(1)学生独立计算(2)说一说 ①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 ②计算长方体,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第7题(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说说解题步骤3、第8题(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2)列算式,并计算三、巩固练习1、第9~11题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综合练习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和体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1、说一说(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4)计算圆柱体积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已知条件问题底面积高体积底面半径高底面直径高底面周长高2、算一算(1)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50.24cm²,底面积是12.56cm²,它的表面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10厘米,高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圆柱的表面积与求体积有什么区别?二、综合练习1、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1)一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2)做一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2、一个圆柱体积是94.2立方厘米,底面直径4厘米,高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第9~11题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锥的认识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2、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测量圆锥的高,了解圆锥的侧面重 点难 点关 键: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通过操作活动,测量圆锥的高,在活动中找到圆锥的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提问:(1)圆锥体有什么特征?(2)什么叫圆锥的高?2、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物体(出示实物模型)叫圆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实物教具,摸一摸看一看,圆锥与圆柱有什么不同(2)学生汇报后板书顶点:(1个)     侧面:(1面)面:     底面:(圆)2、认识圆锥的高(1)学生观察圆锥实物,指出高(2)教师说明: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3)测量圆锥圆3、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把自己做的圆锥的侧面展开,看一看是什么形?(2)测量自制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练习四的1、2题2、集体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锥的体积教 学目 的1、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2、能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圆锥体积的计算: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经历实验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说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2、圆锥的特征3、导入新课二、探究新课1、实验活动(1)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2)教师示范:用空圆锥装满沙往空圆柱里倒,让学生看看倒了几次才能倒满圆柱,你有什么发现?(3)你从发现的规律中知道了什么?(4)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V=1/3sh1、教学(例3)(1)认真审题,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学生尝试计算(3)汇报交流沙堆底面积:3.14×(4/2)²=12.56(m²)沙堆的体积:1/3×12.56×1.2=5.024              ≈5.02(cm³)  答:略三、巩固练习练习四的第3~8题1、第3题独立计算后与同学交流2、第4~8题独立完成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锥的体积教 学目 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过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圆锥体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熟练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本练习1、说说圆柱,圆锥的体积关系教师板书:前提条件:等底等高二、指导练习1、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9.42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4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引导提问:(1)这个麦堆是什么形状?(2)小麦的重量与什么有关?(3)你想怎样解决问题?(4)你想怎样列式计算?底面半径:9.42÷3.14÷2=1.5(米)底面积:3.14×1.5²=7.065(立方米)体积:1/3×7.065×1.2=2.826(立方米)小麦重量:740×2.826=2091.24(千克)2、求圆锥的高要知道什么条件?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圆柱、圆锥的关系,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知识梳理1、特征:认真观察课本中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1)圆柱的特征:(2)圆锥的特征:2、表面积和体积(1)圆柱:侧面积,表面积怎样计算(2)圆柱,圆锥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3、算一算,填一填(1)整理与复习的第2题过程要求:a)独立计算,将结果填在表中b)与同桌交流,说计算方法和结果c)全班交流(2)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3题过程要求:a)认真审题,弄清题意b)依据题中的有关数据列式计算c)汇报结果二、巩固与应用完成课本练习五的1~61、第1题:(1)说每个图是怎样展开的?(2)在图上标出圆柱的高2、依次完成其它各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精神重 点难 点关 键: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引导练习1、一个圆柱形有盖玻璃杯从里面量底面直径20厘米,高是20厘米,如果装满水可装水多少升?引导提问:(1)求可装水多少升就是求什么?(2)玻璃杯是什么形状的?如何计算玻璃杯容积?(3)在计算过程中注意什么?(4)尝试计算2、一根钢管,外直径4分米,内直径3分米,长2.5米,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管重多少千克?引导提问:(1)钢管的重量与什么有关?(2)这里的重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3)你认为要先求什么?怎么求?(4)钢管是什么形状,如何计算它的体积?(5)学生尝试计算二、综合练习1、把一个底面直径9厘米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高是多少?2、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体积相差37.68立方厘米,已知圆柱的底面积28.26平方厘米,圆柱的高是多少?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单元检测教 学目 的 通过本单元的检测,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重 点难 点关 键:能运肜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类问题课 型检测教 具试卷一、判断题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与圆柱体的体积相等(   )3、将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   )4、两个圆柱的同积相等,体积也相等(   )二、选择题1、将一个圆锥的高扩大6倍,底面积不变,那么圆锥的体积扩大(  )A、6倍  B、3倍  C、2倍2、做一段圆柱形烟囱,如果要计算所需铁皮,是求圆柱的(  )A、表面积  B、侧面积  C、容积3、圆柱体体积不变,如果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应该(  )A、扩大2倍  B、缩小2倍  C、缩小4倍4、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  )A、1/3B、2/3C、1/2三、算一算1、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10分米,高20分米(1)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2、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12cm,高6cm,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四、解决问题1、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平径是25cm,高50cm,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近似于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12.56m,高1.2m,如果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40千克,这堆小麦约多少千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课后记127 比  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教学时数:18课时课时安排: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3、比例的应用…………………………………….5课时4、整理和复习…………………………………….4课时5、单元测试……………………………………….1课时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例的意义教 学目 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重 点难 点关 键:比例的意义: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正确计算比的比值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什么是比?(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300:5=60:1(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1.2:1.4=12:14=6:7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12:16  3/4:1/8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看课文的情境图(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6)什么是比例?(7)找比例: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组成比例?三、练习1、练习六的1~3题2、全班交流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 点难 点关 键:比例的基本性质: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什么叫比例?2、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和0.2:0.41/5:1/2和5:23/4:5/8和5/8:3/41、用下面的两个圆的有关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二、探索新知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1)学生认一认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规律(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3)汇报你的发现,班上交流(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5)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三、练习1、完成练习六的4~6题2、班上交流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解比例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解比例:解比例的方法: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2填空:3:8=15:( )。你是怎么填出后项的1、导入:如果把3“8=15:( )写成3:8=15:X你能解出这个比例吗?4、教师板书课题:解比例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1)比例中只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2)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2、教学(例2)(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4)独立思考,解决问题(5)汇报解答情况3、教学(例3)(1)独立解出未知项(2)同桌相互交流(3)请学生板演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5、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三、练习1、练习六的7~13题2、班上交流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成正比例的量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正比例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认真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揭示课题1、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吗?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学习成正比例的量。3、: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情境图问:你看到了什么?2出示表格问:你有什么发现?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4、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正比例关系的?5、用字母表示:y/x=k(一定)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二、教学(例2)1、出示表格2、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三、练习1、练习七的1~5题2、班上交流思考过程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成反比例的量教 学目 的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重 点难 点关 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导入新课1、说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2、举例说明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3)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出示表格,观察后你又有什么发现?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4、用字母表示:x×y=k(一定)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6、你还有什么疑问?7、小结成反比例量的变化特征。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七的第6~15题1、第1题:(1)读题,说说表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2)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2、其它各题同上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重 点难 点关 键: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本练习1、填一填,说一说(1)每箱的木瓜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箱数/箱481632总个数3264①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②说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③这里哪一个量不变?④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2)木瓜的总个数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数情况如下表每箱个数481020箱  数5025①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②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③这里的哪一个量不变?④每箱的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2、正、反比例的意义 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二、综合练习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1、每袋面粉的质量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正、反比例意义的联系与区别教 学目 的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等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正确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区别正、反比例:掌握正、反比例的特征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复习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零件总数4、中国儿童报的订烽和钱数5、圆的面积与半径6、长方形的周长和宽二、指导练习1、出示表一:路程4080160200320时间12458出示表二:速度12090604030时间346912(1)说一说:从表一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2)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2、小结: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方法是什么?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正比例、反比例综合练习教 学目 的 通过一组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掌握成正、反比例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等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区别正、反比例:掌握正、反比例的特征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做正比例的关系?2、怎样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式?3、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什么叫做反比例的关系?4、怎样用字母表示反比例的关系式?5、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关说明理由。(1)每包书中的册数相同,包数和总册数(2)全班的学生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3)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4)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一个单位食堂每天吃大米的数量,吃的天数和大米的总量如下表:吃的天数123456……大米总量50100150200250300……表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大米的……成( )关系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例尺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重 点难 点关 键:比例尺的意义: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揭示课题1、出示地图(1)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准的比例尺(2)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尺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做比例尺?师: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数值比例尺(1)出示课本插图(2)找到比例尺1:100000000(3)认数值比例尺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3、线段比例尺(1)看课文插图找到比例尺(2)说明       是线段比例尺(3)比例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千米(4)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例1)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解决问题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实际面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什么叫比例尺?2、说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1)比例尺1:4500000(2)比例尺80:1(3)比例尺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2)(1)看课本插图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2)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3)学生尝试解决问题(4)汇报解答情况①用方程解②用算术解2、教学(例3)(1)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2)讨论:你想怎样画?(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4)班上汇报,交流图上的长=80×1/1000=0.08(m)  0.08m=8cm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的4~10题(1)独立完成(2)班上交流,集体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 学目 的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在或缩小重 点难 点关 键: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原理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揭示课题1、你见过课文插图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4)(1)出示图形,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2)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3)说说放大后图表的边长(4)画一画2、出示图形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1)说一说:按2:1放大意思(2)各自尝试画图(3)展示学生作品3、讨论: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如果把放大后的两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1)按1:3缩小是什么意思?(2)学生尝试画(3)想一想: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用比例解决问题教 学目 的 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弄清题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导入新课1、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的速度一定……(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3)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210千米(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5)(1)看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①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②教师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③汇报解决问题的结果(3)与算术解比较2、教学(例6)(1)看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和问题(2)说说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用等式表示两种量的关系(4)设未知数x,并求解(5)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教 学目 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1、判断题中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1)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2)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3)总面积一这一,每块砖的……(4)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2、说一说(1)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二、探索新知1、用比例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装订一种练习本,装订……①找出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②写出关系式③列式解答,指名板演2、引导比较(1)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2)说哪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说说上面两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步骤。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九的第6、7题第6题独立思考,列比例式,说思考过程第7题独立列式解答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重 点难 点关 键: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知识梳理一、比、比例的意义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解比例1、什么叫解比例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3、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题三、正、反比例的意义1、什么叫成正比例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量和反比例关系?3、比较正、反比例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关系式正比例反比例1、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学生交流后,概括出:一找:哪两种量相关联二想:两种量变化情况,写关系式三判断:看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5、完成“整理与复习”第3题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的1~3题1、独立完成2、同桌相互交流发现问题教师及时指导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与复习教 学目 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正、反比例的意义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1、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2、判断: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2)总产量一定,每顷产量……(3)从A到B,所用的时间……(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3、下面一些相关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除数一定,( )和()成()比例(2)被除数一这一,()和()成()比例(3)前项一定,()和()成()比例(4)后项一定,()和()成()比例4、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x+y=k(一定)x和y()比例(2)x-y=k(一定)x和y()比例二、对比练习1、利用乘法关系式判断(1)每本书的单价(一定)×本数=总价()比例(2)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比例(3)3x=yy和x()比例(4)8/x=yy和x()比例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 学目 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一、复习比例尺1、什么是比例尺?2、说说下面比例尺的具体意义(1)比例尺:1:3000000(2)比例尺:(3)比例尺:20:13、你能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进行改写吗(1)1:3000000改成线段比例尺(2)改成数值比例尺4、填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2cm600km1:500001.2km1:6000000015cm二、巩固练习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4)解设,并解比例(5)检验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 学目 的通过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本练习解题思路训练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行驶1、又行了120千米到达乙地根据以上条件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出关系式,再出示150/3=()/x(1)如果x指又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应填什么数(2)如果x指一共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填什么数?2、一共行了5小时到达乙地出示150/3=x/5问:如果这样列等式,x表示什么?出示150/3=x/5-3问:这样列式,x表示什么?二、深化练习正、反比列应用题1、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计划每天安装90米,2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就完成……2、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20天安装了90米,照这样计算……(1)全班练习,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3)教师小结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单元测试教 学目 的通过对本单元的检测,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重 点难 点关 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测验教具试卷一、判断题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2、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3、如果a:b=c:d那么d:c=b:a()4、如果ab+5=12,则a与b成反比例()二、选择题1、一捆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比例A、成正B、成反C、不成2、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A、1:6000000B、1:60000C、1:603、如果工作时间一定,那么()成反比例A、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B、路程与速度C、生产每个零件的时间和零件个数三、解比例4:5=12:x3.6/x=5.4/33/8:x=3/4:1/4四、用比例解决问题1、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240千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2、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4平方米需要48块,铺140平方米需要多少块?3、装订一批书籍,计划每天装订2500本,30天完成,实际每天装订3000本,这样几天可以装订完?4、把一块长方形操场按1:500的比例画在平面图上,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某村要割3.6公顷小麦,前3天共收割2.4公顷,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收割多少天?课后记127 统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2、使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义,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教学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教学关键: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教学时数:2课时课时安排:1、扇形统计图……………………………1课时2、折线统计图……………………………1课时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扇形统计图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技能重 点难 点关 键:扇形统计图: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出示扇形统计图: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2、说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1、出示(例1)略(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①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②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③汇报交流结果(3)指名反馈后,教师小结: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中,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4)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1、说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最多吗?为什么?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折线统计图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折线统计图: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统一统计图的标准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出示折线统计图(略)2、回答问题:(1)这是什么统计图?(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二、探索新知教学(例2)1、出示课文中的例题2、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1、初看这幅统计图,你感觉气漫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3、根据图中的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五、数字广角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有关问题。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2、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重点:分配问题与抽取问题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教学关键:结合具体事例,认真分析发生的现象,揭示内在规律。教学时数:3课时课时安排:1、分配……………………………………1课时2、抽取游戏…………………………………1课时3、节约用水…………………………………1课时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分配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重 点难 点关 键:分配问题: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1、组织活动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1)学生思考各种做法(2)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3)汇报交流情况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提出问题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3、做一做: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1)说想法(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3)说说你有什么体会二、教学(例2)1、摆一摆有几种放法2、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3、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4、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二、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的2、4题2、班上汇报交流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抽取游戏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抽取问题: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组织游戏活动,通过活动掌握基本原理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新授一、教学(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1、猜一猜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2、实验活动(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球3、发现规律启发:摸出的球的个数与颜色数有什么关系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二、巩固练习一、做一做第1题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二、第2题1、说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的?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实践活动:节约用水教 学目 的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我国水资源知识,感受水资源宝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促进节约用水。2、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节约用水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揭示课题1、师:这节课活动的主题是节约用水板书:节约用水二、探究新知1、你对我国水资源知识有哪些了解?(1)学生交流,互相说明各自从报纸,网络上查找的有关水资源知识(2)教材介绍①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m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②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③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1)学生介绍所收集到的资料(2)利用收集的有关数据算一算①算出每个水龙头1分钟漏水多少升②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多少升?照这样计算,一年漏掉多少升水?(3)解决问题:①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②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③平均每吨水价为1.5元,一共要多支付多少水费④如果1个人1年用30吨水,这些浪费掉的水河供多少人用1年?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六、总复习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运算律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3、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解决简单问题。4、进一步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5、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交流、应用、巩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3、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4、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5、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回顾、交流、整理等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127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4、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教学重点:1、数与代数的知识及解决问题2、几何形体的知识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融会贯通。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并灵活的求途径。3、发挥教材的内在智力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学关键: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时数:课时安排: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的认识(一)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数的大小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一、复习数的意义1、你学过哪些数?说一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①指名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理解②联系课文的情境图,说明各种数的具体含义(2)什么是整数?①指名说一说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②师生共同概括说明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1”是自然数的单位(3)()是正数()是负数()是自然数()是整数二、数的读写1、数位顺序表(略)(1)什么是数位?数位与位数相同吗?(2)什么是计数单位?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做一做:27046=2×()+7×()+4×()+6×()2、读法和写法(1)读数:1060000000.00625.08(2)写数:九十万三千二十亿五千零十八改写:(1)把54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2)把24940000000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二、全课总结: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的认识(二)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3、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一、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质1、分娄的基本性质:(1)指名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填一填:3/8=3×4/8×()=15/()=15÷3/8÷()2、小数的基本性质:(1)指名说说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0.3002.54.3000.6(3)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4)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二、倍数与因数1、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举例说明着重说明:最小最大个数因数1本身有限倍数本身1无限2、2、3、5倍数的特征(1)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偶数?奇数?(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3)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3、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4、公因数与公倍数5、对于“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的运算(一)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运肜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一、四则运算的意义1、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问题(1)一共折了多少颗星星?36+28(2)折的红星比蓝星多多少颗?36-28(3)买矿泉水用了多少钱?0.9×40(4)做蝴蝶结用了多少彩带?24×1/3,做中国结用了多少彩带?24×1/2(5)做蝴蝶结用的彩带是中国结的几分之几?1/3÷1/2二、四则运算的方法1、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2、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4、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5、说说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6、说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三、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a+0=()a×0=()0÷a=()a-0=()a×1=()a÷a=()a-a=()a÷1=()1÷a=()注意: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四的1、2题三、全课总结:说说加、减、乘、除的运算含义及注意点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的运算(二)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2、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一、运算定律1、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2、根据表格,填一填名称举例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3、算一算(1)2.5×12.5×4×8(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4×2/7+4×5/7(乘法分配律)(3)(21-7/8)×1/7(乘分分配律)(4)5.03-2.14-1.86(减法的性质)二、混合运算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算一算:(710-18×14)÷23、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4、算一算:8/9×〔3/4-(7/16-1/4)〕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做一做(1)请两名同学让台板演,其余同练(2)师生共同评价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3~7题三、全课总结:1、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你对简便运算有什么体会?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综合练习教 学目 的1、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2、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到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选择鸽是的算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2、练习:(5/6-4/5)÷(5/7×42)1/5÷〔(2/3+1/5)×1/13〕(1)学生独立完成并讲出算法,集体讲评二、文字题的列式计算1、用3/4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先让学生列综合算式,然后讲解)(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3)那么商是多不和?怎么算(4)在老师的指导下列出综合算式(3-2.25)÷3/4-0.92、练习:(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1/5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25.16÷3.7-1/5×20提问:这里的“商”的积为什么可以不添上括号(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174.8-74.7)÷0.91-100.95提问:这里的“差”为什么要添上括号?三、全课总结: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要注意什么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解决问题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一、算一算1、20×1/4100×2/5450×7/1012×(1+1/3)540×(1-1/9)(1)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2)指名口算,直接说出计算结果(3)选择部分算式,说一说计算过程,方法2、列式计算(1)200的4/5是多少?200×4/5(2)200减去200的1/5后是多少?(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8/5,乙是多少(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3/5,乙是多少(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3/5,乙数比甲数多多少?过程要求:(1)小黑板出示以上题目(2)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4)列式计算二、知识梳理1、指名说说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计算,验算2、完成课本“做一做”(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2)说说这是什么问题的题目?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式与方程教 学目 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算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式子的值3、理解方程的含义,比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用字母表示数(1)请学生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2)说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3)完成课本“做一做”2、简易方程(1)什么叫做方程?(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3)解方程:1/2x-6.2=4.83、用方程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学校组织运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行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2)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①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②设未知数x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检验(3)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4)全班反馈,交流(5)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说出题中的等量关系②设未知数为x③解方程④检验⑤与同学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十五1、学生独立完成2、班上交流,集体订正三、全课小结:什么是方程?在解方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知识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常见的量(一)教 学目 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1、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①说一说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②1厘米有多少?1分米有多少?1米呢③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④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⑥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千米平方千米公顷等(2)质量单位①常见的单位:克、千克、吨②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③估一估: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1块橡皮擦大约有多少克?(3)时间单位:①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②进率:1年=12个月1年=365天(润年366天)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4)人民币单位:人民币单位:元、角、分进率:1元=10角1角=10分二、单位换算1、说说(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发亮与成低级单位的名数?(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2、练一练(题略)3、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三、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常见的量(二)教 学目 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填空1、常见的长度单位包括()()()()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3、体积单位有()()()容积单位有()()4、1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5、()m²=250dm²=()cm²6、1世纪=()年,3年=()个月7、1997年是()年,二月有()天全年有()天8、7月下旬有()天。10、2008年第一季度有()天二、判断1、北京至上海的铁路约1463米()2、足球场的面积约为7500公顷()3、2005年是闰年,二月有29天()4、一头牛重1千克()5、一瓶娃哈哈矿泉体积是500毫升()三、选择1、1棵杨树高5()A、分米B、厘米C、米2、小红家的冰箱容积是240()A、立方米B、升C、毫升四、综合应用1、一列火车早上7:00从长春出发,下午4:30分到达大连,这列火车行驶了多少小时?2、一桶油重1吨,把这些油倒在能装10千克的小桶里,需要多少个油桶?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和比例(一)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2、进一步理解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指名填表格比比例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指名填表格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分数除法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1)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化简比4:2/50.12:2)(2)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解比例3/5:x=1/3:2)4、比例尺(1)什么叫做比例尺?(2)说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①1:3000000表示:②比例尺表示:(3)求比例尺: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4)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来表示?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2题三、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和比例(二)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正、反比例的意义(1)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3)兴例说明(4)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③订《少年报》的数量和所需钱数④圆的周长和半径2、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2)举例:修一条公路,全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解:设一共需要x天1.5/3=12/x1.5x=12×3X=24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十七的第3~5题1、第3题:采取提问的形式,由学生直接回答,判断结果,并说明理由。2、第4题:(1)的1:8是什么意思?(2)解决问题三、全课总结:在比和比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和比例(三)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填空1、比与除法相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2、两个数()又叫两个数的经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指()和()的比4、一间教室长15米,宽8米,画在比例尺是1:400的平面图上,长应画()厘米,宽应画()厘米。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为8,另一个内项是()。6、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比例7、把10:7的前项增加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8、如果3a=4b,那么a:b=():()9、如果x=1/3y,那么x和y成()比例10、x:5=9:4,那么x=()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1、全班人数一定,缺勤人数和出勤人数成正比例()2、正方形面积一定,边长和边长成反比例()3、小华做了10道题,做完的题和没做的题不成比例()4、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三、化简比:0.13:3.92/7:6/2875/25四、求比值:3.6:0.122/7:1/30.65:3/5五、解比例:3/4:x=5/6:2/34.5:x=0.6:12六、解决问题1、学校校长室用方砖铺地,用8dm²的方砖铺需300块,如果改用10dm²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2、500克蜂蜜里含有175克葡萄糖,照这样计算,2吨蜂蜜里含有多少吨葡萄糖?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学思考(一)教 学目 的1、使学生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决解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教学(例5)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1)学生根据题意,画图连线(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点的个数与连线条数的关系②小组交流③汇报思维的过程与结果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④你有什么发现?⑤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2、教学(例6)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1)说一说你的思路(2)小组合作,画示意图说明各种选择(3)汇报,师生共同完成第一步: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有3种选洗第二步:从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有2种选法第三步:把第一步的3种选法和第二步的2种选法进行分配所以,选择的方案共有6种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4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学思考(二)教 学目 的1、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2、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教学例6: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1、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2、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1)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2)如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的(3)出示表格如下:ABCDEF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引导提问:(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D同班或E同班)(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判断:B只可能和F同班,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八的5~7题1、小组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指导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学思考(三)教 学目 的使学生会用数学思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重 点难 点关 键: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填空1、按规律填数:(1)1、2、4、7、11、()、()、……(2)2、4、8、14、22、()、44、58、……(3)1、4、7、10、()、16、19、()、25、28、……(4)1、1、2、3、5、8、()、21、……(5)96、()、24、12、6、3、……2、有3件上衣和4条裤子,共有()种不同的穿法3、用7、3、9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八边形的内角和为()。二、解决问题1、9根胡萝卜换3个大萝卜,12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8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2、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时大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3、我感冒了,吃完药后要赶快体息:找杯子倒开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7分钟找感冒药1分钟量体温5分钟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4、从李村到张村一共设有22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李村到张村大约有多远?5、学校楼前摆放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放10盆花,最外层摆了多少盆花?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线:(1)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2)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3)说一说,填一填端点个数是否可以延长是否可以变量直线射线线段(4)复习垂线,平行线①画一画:分别画一组垂线,平行线②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想一想:a:什么是距离?b: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2、角(1)复习角的意义①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②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2)复习角的大小①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3)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九的1、2题三、全课总结: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有哪几种角?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指名说说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1)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边角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结合表格中的特点,让学生讨论a: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b: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3)说一说圆有什么特点2、周长与面积(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2)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举例说明(3)分别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简要描述有关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1)学生独立计算(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2、完成练习十九的3~9题三、全课总结: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周长的公式说一说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统一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三)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2、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立体图形的特点(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2)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3)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棱,顶点等方面来描述其特点(5)教师提供表格,帮助整理面棱顶点圆柱圆锥底面侧面高(6)结合表中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2、观察立体图形(1)出示立体图形(略)①提问: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②指名回答,教师画图配合说明(2)出示立体图形(略)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二、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1、12题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三、课堂小结: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四)教 学目 的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表面积(1)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体积:(1)什么是体积(2)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V=abh正方体:V=a圆柱:V=sh圆锥:V=1/3sh(3)说一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②圆柱与圆锥的联系a:说一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b:在等底等高时,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1)说说解在题的方法(2)说说解答步骤2、完成课本练习十九中的10、13~17题(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2)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三、课堂总结:1、说说长方本,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及联系2、在计算物体体积时,注意单位的统一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综合练习教 学目 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公式解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表面积与体积的意义1、什么叫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并举例说明2、什么叫做立体图形的体积?并举例说明3、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出示下面三个图形,各请两位同学看下面图按要求写出公式,其他同学完成课本上练习,然后评定。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上面四个图形的体积公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统一公式,其他同学在书本上填体积公式。5、口算求积(1)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与宽都是5厘米,高是2分米,求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形石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1米,这个石柱所占的空间有多大?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②这里的“空间”指什么,结果是多少?(3)一个圆锥形铅锤高3厘米,底面直径2厘米,这个铅锤有多大?二、实际应用1、要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分米,高是3分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铁丝?2、将15.7毫升的溶液倒入内直径为2厘米的圆柱形玻璃管内,玻璃管内溶液的高是多少厘米?要求:请两名同学板演,其他同练,板演的同学应讲算理,最后再讲评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综合练习教 学目 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应用求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培养押象思维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填空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按边分类可分为()和()和不等边三角形。2、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过一点能画()条直线。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等边三角形内解都是()度5、圆的位置由()决定,圆的大小由()决定。6、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8厘米,它的边长为()厘米7、已知圆的周长为12.56cm²,它的面积为()cm²二、判断1、一条直线长20cm,它的一半长10cm()2、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关系()3、圆有一条对称轴,是它的直径()4、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选择1、等边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2、半圆有()条对称轴A、1B、2C、无数条3、()具有稳定性A正方形B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四、解决问题1、一座圆形蓄水池,周长是1253.6米,它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学校开运动会做小红旗,每面小红旗底是40cm,高是30cm,做100面这样的小红旗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红纸?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与变换教 学目 的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轴对称图形(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表?(3)画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吗?可以怎样画?(4)画对称图形①出示图形(略)②学生画出左图的对称图③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菜同评价2、平移与旋转(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略)(2)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A把图形A向左平移5格把图形A向下平称3格,再绕点0将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完成练习二十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与变换教 学目 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填空1、电梯移动属于(   ),大风车转动属于(   )2、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3、(   )三角形和(   )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4、(   )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5、正五角星有(   )条对称轴二、判断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对称轴(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3、钟面的指针从“12”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30度到“1”,旋转60度到“3”(   )二、把下面的图形按1:3缩小三、利用旋转画出一朵小花四、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与位置教 学目 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方向和路线(1)填写方向标(2)说一说①以教室为观察点,说一说学校周围各建筑物所处的方向。②举例说明,从学校出发到某一建筑物的路线③结合课文提供的地图,说一说a:从阳光小区到公园的路线b:从学校到邮局的路线④看图说线路a:从少年宫到车站的路线b:从车站到少年宫的路线2、确定位置(1)怎样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①明确方向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过程要求①数对(5、6)中,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②找出各个馆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③相互交流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的练习二十一的1、3、4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统计教 学目 的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收集数据,统计表(1)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2)指名回答:姓名、性别       身高、体重     兴趣爱好(3)调查表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种人个情况调查表姓名姓别身高/cm体重/kg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最喜欢的图书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特长①填一填②用语言描述清楚还是表格记录清楚(4)统计表:为了帮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如:XX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其他人数2、统计图(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2)教学(例1)①认真观察例题中的图表,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②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③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二、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二的1~4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概率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一定、可能、不可能下面哪些现象是一定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1)明天会下雨(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会创造110米栏记录(3)王明身高会达到14.5米(4)人每天都需要喝水(5)明年手机会大幅度降价(6)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有关系2、可能性的大小(1)出示转盘,提出问题:指针所停的区域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情况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小?为什么?(2)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3、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1)摸球游戏问题: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2)掷硬币问题:投掷硬币后,硬币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哪个大?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5~7题127 课后记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有趣的平衡教 学目 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活动准备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长约1m)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个小孔并拴上绳子3、从中点开始每隔8cm做一个记号(或刻小槽)如图所示二、探索规律1、平衡(一)(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②展示: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2)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诗平衡?①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②展示: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3)你有什么体会?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右边的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点,刻度(距离)要相等2、平衡(二)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课后记127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肜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圆柱与圆锥2、比例3、整理和复习教学难点:1、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2、正确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及体积的推导过程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数:85课时课时安排:1、……………………………….………………3课时2、圆柱与圆锥…………………………………13课时3、比 例……………………………..………..18课时4、统 计…………………………………….….2课时5、数学广角……………………………….…….3课时6、整理和复习………………………………….46课时127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127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127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127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3、差异性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4、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5、可操作性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6、考虑变化性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127 三、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1、课件的长度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3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2、多媒体课件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3、常用制作方式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PPT(用office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由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易学,而且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善和加工,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多加钻研也可以有反复多彩的效果,能满足许多需要,因此广受欢迎。其他应用较广的还有Flash和Authorware以及几何画板(数学老师常用)等等4、课件制作的几个原则①教学性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②可操作性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③科学性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课件还不如做实验,但课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④简约性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注意动与静的对比,前景与背景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⑤艺术性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⑥信息量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⑦适度使用127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展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写教案要几个步骤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二)讲授新课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三)巩固练习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3.需要多少时间?(四)归纳小结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2.需用多少时间?(五)作业安排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127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简单说,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同时要改变教案检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唯其如此,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倡导教案“留白”。所谓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127 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教材与培养目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必须准确、科学,教学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括导入语(由旧课导入新课)、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重点提问(互动环节)、课后思考(或作业),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二、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因而要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课程目标体系上的有机统一。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使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技术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于其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应用的实践。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发理论,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科学规定教师一课时的备课工作量是2—3小时,一个高校教师每周课时量规定在十课时左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具体保证。127 五、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因此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六、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完善。一是因为初稿往往有顾此失彼之处;二是教材研究与教学实施常有灵感产生,出现新的闪光点及时补充进去;三是需要用新材料与新信息对教案进行补充;四是备课不是一次性劳动,一节课的备课也不是一次有效,过期作废,需要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角度补充不足;五是集中备课或教研组活动中从课程之间的衔接上或交叉中获得提示、补充。充实完善不是推翻重来,可以利用备注栏,也可以形成一页纸粘在一角,对照研读。七、教案以手写为主,条理清晰,字迹工整。教案撰写是创造性劳动,是对教师研究能力、写作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的有效训练,也是对教师书写水平、概括能力、材料组织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手写教案对教师要求更高,更能真实检查教师备课质量、更具有可比性,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写一手好字。出色的手写教案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鲜活样本。八、关于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的成果,对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改进和有益补充,但高职教育实践证明,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容量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展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电子课件的过度使用易于禁锢教师思维,限制了教师临场发挥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一、符合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是指教师要认真贯彻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大纲、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编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纲扣本、有科学性。二、加强创新性127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同时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要对别人的经验在思考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结合个人的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写出水平和个性。三、注意差异性由于每一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因此编写教案也就不可能有千人一面的固定模式,为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过分强调要求整齐划一,在保证教案的基本常规不漏向外,具体的写法不宜多干预,要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如果领导对老师的教案要求整齐划一,统一模式,这表面上看来很规范,但在实际上束缚了老师的手脚,扼杀了创造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得,教师的教案就不能有统一的模式。四、讲究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尤其是要设计好开头、结尾,首位呼应,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都要经过设计,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该什么时候说,用什么语调说等都应经过精心安排。五、强调操作性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一种方案,是施工的一种“图纸”他贵在使用,能操作。有的教师写的教案繁琐,上课时还得时不时地看教案,因此在基本观点都阐述不清楚,更谈不上旁征博引,开发学生智能了,因此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该简则简,该繁则繁,好的教案文字很简练,但从中却能看出教师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有相当的深度,教学思路十分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有提示性。六、考虑变化性教学进度中常常出现离开教案所预见的情况,教师不能死抠教案而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动机,针对疑点积极引导。答案补充127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方案,这样,出现打乱教案的现象,也不会紧张,可以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如果我们的教案过于详细、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形成束缚,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其教学效果未必理想。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眼睛里有学生”,就是指要根据学生和课堂不断变化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无论我们备课、写教案多么详细、充分,都无法穷尽课堂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情况,意外事件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最近,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2012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为使教师对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特找一些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1.什么是教学案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2.教学案例的特征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1)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127 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3、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4)结果127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5)评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案例背景】这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这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接到通知的公开课,这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前天,教研组长临时通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并说要请摄像师随堂拍摄。完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应该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面对摄像机还是头一遭,学生们也是如此,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没办法了,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案例描述】课前,同学们纷纷走进多媒体教室,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老师,一前一后摆着两台摄像机,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事实证明,这两名“大炮”还是相当有杀伤力的,原本活跃的班级在它们的“火力覆盖”下变得战战兢兢、鸦雀无声,这让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所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127 上课铃响了,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这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国的风光;夏东海准备带上小雨、小雪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请大家帮帮忙。用这几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角色来导入新课确实很不错,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从而打破了刚才的恐惧心理。其实这个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只不过想调动一下气氛并给学生建立“南北温差大”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好戏开场:我模仿电视节目创设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猜猜看”并进行了抢答,用大屏幕打出几幅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猜这是我国的北方或南方,具体是什么地点?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最终,学生们猜出了哈尔滨和海南三亚,这时我顺便也引导学生复习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是真的吗?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呢?”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了“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了本图的图例,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几个问题:(1)分别读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的气温值。(2)找出1月0℃等温线的位置并用彩笔描出。(3)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经过了各组的讨论之后,我每个小组各抽出一名同学来读出上面4个城市的气温并按照南到北的顺序把这4个城市的气温写在黑板上,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随着纬度的不断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接着,我又请了一名学生上台指出了1月0℃等温线的位置,并说出这条线最弯曲的部分在哪里,学生调用了上节课的知识指出最弯曲的部分在横断山区,从而复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最后,我请一名学生上台计算出了海口和漠河的温差是44℃。经过一步步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了学生阅读“气温分布图”的能力并最终得出:“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结论,从而也验证了上个环节中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且知道了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又要求学生阅读了“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并和“1月平均气温图”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了:“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原因是地势太高造成的。127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现在能不能初步知道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这时,有学生说冬季最冷地方在黑龙江,夏季最热的地方在海南。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我引导学生们齐读了书本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同时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地方一一在地图上标出,并且与学生们探讨了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之所以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区,到底是哪些呢,大家看一看书本的地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在学生们看图的时候,我很快在黑板上画出了中国轮廓图,说实话这幅板图一直都让我引以自豪也是学生们佩服我的一个地方。接下来,我请了一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填出了这几个温度带的名称,至此,学生们对本图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们认识了这几个温度带在位置排列上的规律,巩固了知识。这时,我又卖了一个关子:唉,这幅图上有几条分界线我们似曾相识!于是,我又请了几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分别标出了:北回归线、1月0℃等温线、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至此,学生们深刻地认识了温度带的划分与旧知识的关联。在画线的时候有个学生用一条直线表示了北回归线,我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纠正,这时同学们都意识到北回归线应该用虚线来表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所处的是哪个温度带?学生马上答出是亚热带。接着我又分别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几个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名称。至此,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这一幅地图已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并且也很好地复习了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不同的温度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老师则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不同形式的建筑、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水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得出答案。至此,本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们通过读图、画图、讨论、计算等方法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抢答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随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抢答的过程中,一位平时被学生们称为“傻子”的同学表现十分积极,所以我又引导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得出这位学生满脸的欢喜,我想,学生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案例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127 1、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挖掘生活素材,把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本课中,“大家帮帮忙”和“猜猜看”这两个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空前活跃。我想,难怪新课程要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培养良好的地理观。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3、学生的读图和作图能力要用心去培养。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读图和作图以及应用知识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所以值得我们用心去培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重视地图教学,帮助每位学生不仅学会读图与析图而且用好地图,用活地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与能力,这既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又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4、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激发。“傻子”在抢答中的表现让我动容,值得我们去关爱和保护。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常说“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了。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他将有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印度》教学案例及分析一、案例背景: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习的是区域地理,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初步具备读图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能力和具备从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案例主题:127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三节是《文明古国—印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等方面的教学中,事先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以地理“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用地理“导学案”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地理课堂更高效。三、案例过程:片段一师:我们已经学了亚洲、日本和东南亚,学会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那印度在哪里呢?请大家看地理导学(教师事先设计与准备并在课前分发)展示学习任务一:认真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1)印度的地理位置a.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半球。b.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纬)线从其中部穿过,所以大部分属于带。c.海陆位置:位于洲南部、南临洋、东临湾、西临海。(2)找出邻国位置东北部与、国家相邻,西北邻国,东邻国、国。南与岛国隔海相望。我让前后桌四个同学进行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相关内容。话刚一落下,全班同学就讨论开了。而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我请两三个学生上讲台利用相关地图对学习任务一中的每一个该掌握的知识进行说明,并让其他同学充当评委进行评价。最后我总结“不管学习哪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重点都是找出重要的纬线和周围的海洋与相邻的国家。”片断二师:先与学生共同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并抛出问题“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描述地形的特点与地形的分布特点?”127 这一问题一抛出,全班沉默了,我看到这一情况,鼓励大家说到“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如若真的无从下手的话,请先完成地理导学中的学习任务二并进行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更有效率,答案也更准确,更规范。”展示学习任务二:读图7.34“印度的地形”,完成下面任务(1)查找并标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2)总结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印度北部为山脉,中部为平原,南部是面积广大的高原。印度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以、地形为主,大部分地区地势。听到这话,全班又讨论开了,我又一次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我发现,这一次学生的讨论更激烈也更投入,似乎都想着尽快地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很快就有了结论,我请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指着图进行回答“首先应该看图例,确定哪种颜色表示的海拔高度,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平原用绿色来表示;地形分布特点通常描述为哪个方位有什么样的地形类型,地形的特点则通常描述为‘地形以什么类型为主’”然而我发现该学生在指图的时候,不管是山脉,还是平原高原都只是指着某一点来进行说明。为此,我首先肯定了该生的回答并指着地图补充到“山脉在地形图上是用线来表示,而高原平原是用面来表示。四、教学反思: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两个普通的案例,却始终围绕着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进行的。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的,达到预期效果显著,实现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一)“地理导学案”的应用让学生易学。在导学案中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而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的目标来进行,设计的问题也比较有讲究,既让学生容易理解,又突出了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真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7 1、导学案的设计突出“地图和图表”。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通过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所以,教师事先进行地理导学案设计,设计时始终坚持“以图导学”的原则,比如“请大家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始终要求学生一定要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来学习,在进行总结的时候也总是围绕着地图来进行,将读地图、用地图贯穿在地理课堂的始终,紧扣学科特点。2、导学案的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事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层次安排成员,即基础好与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差的相互搭配。设计地理导学案时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注意分层次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毫无目的。教学中以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小组间的互动,让学生以“主人”的角色融入到课堂中,学生乐学课堂也更高效。(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学“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鼓励大家说到“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等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和谐,学生在参与讨论时更投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而是置身于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起平等交流的桥梁,使学生真正投身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异同一、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教案则是指导教学的一个更具体的事实。1、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2、计划性:它们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师都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3、程序相同:对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过程的方式、课型、方法、教具、时间等。二、教案和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一)定义上的不同127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教案:又叫课时计划。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教案是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三)指导思想的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很多学生缺乏创造力、思维不活跃、模仿能力强,不能体现现在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快乐,教师只是教学组织者、促进者,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完成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而且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投入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四)元素的含义不同。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的类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课堂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学习者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下面对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对应元素进行分析。(1127 )目的与目标。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不便于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并要求用可操作的行为词进行描述。(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所针对的对象。(3)教具的使用与媒体设计。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课堂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4)教学评价。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评价体现的不明显;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作出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学设计——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行为目标、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教案——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表格式、描述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体现怎么设计。一、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1、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2127 、计划性:它们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师都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3、程序相同:对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过程的方式、课型、方法、教具、时间等。二、区别1、教案和教学设计上存在不同: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智力等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所以两者的设计上刚好相反。教案一般多半以教材、教参为主,而教学设计把教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不但使学生学会所要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2127 、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很多学生缺乏创造力、思维不活跃、模仿能力强,不能体现现在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快乐,教师只是教学组织者、促进者,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完成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而且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投入本学科学习的兴趣。3.元素的含义不同。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的类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课堂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学习者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下面对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对应元素进行分析。(1)目的与目标。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不便于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并要求用可操作的行为词进行描述。(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所针对的对象。(3)教具的使用与媒体设计。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课堂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127 (4)教学评价。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评价体现的不明显;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作出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写教案简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后记写教案详案书写过程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方法 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一)导入新课  1.温故而知新,提问复习上节内容  2.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127   3.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4.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教案实例  (二)讲授新课(备课中需详细写明)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九。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后记说明:备课环节中需注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怎么写?一、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127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能力:A.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B.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B.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27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五)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六)教学用具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部分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部分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反思的主要内容有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如何写教学案例127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五、教学案例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  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4.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定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作用:案例性事件在教师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从清晨跨进校门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件或事例完全可能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把事件转变为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其作用其体表现为:①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研究(写作)可能促使老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研究(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④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  特征:①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②疑难性——案例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③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④浓缩性——案例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⑤启发性——案例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区分: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127 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教育叙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研究统计,在老师反思的叙事研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有:读书感想、社会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宏观教育、现实生活、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而教学案例所叙述的故事主要应定位在教学研究上,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技能等,其案例问题则集中在教学、教学法、认知水平、情感与态度、教学背景等方面。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及要求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要求】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2、本节教学内容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3、确定重点和难点。4、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2.学情分析【要求】1、针对施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学生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及学生已有经验对学习的帮助和干扰分析。2、学生非智力因素分析。如学习态度、兴趣、学习习惯等。3.教法分析【要求】1、针对学情采取何种教学方法2、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达到高效。127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既要体现课程标准,又要贴近学生实际。1.力求全面,充分体现课程目标理念。2.有针对性,具体、可操作,可观测,有效,可实施。3.注意课时目标与终极目标之间的关系。4.目标描述要科学,尽可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尤其是主体、行为、条件)。5.表述时可按下列两种方式:融合式: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描述,1、2、3、……分类式:按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别描述。三.教学媒体【要求】1.实验媒体:实验器材、药品及分组实验准备。2.多媒体:指出具体音、视频材料。3.学案:作为重要教学媒体,要注重生成性,明确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方式及评价。详细学案以附录展示。四.设计思路【要求】1.简要阐明教学设计的整体设想,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127 2.围绕教学目标,阐明达成目标的途径、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策略,如:如何突破重、难点,强化学生过手的具体思考等。3.注重创新,对原教学中的问题有教改意义上的突破。五.教学过程【要求】紧扣教学目标的实现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各环节之间呈现逻辑关系。环节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与目标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时间分配基本合理。着重以下设计:1.情境创设。力求真实、生动而又富有启迪性,充分发挥情境的功能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注意情景创设的多样性,如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实物、图片、模型和音像资料等。2.学生活动设计。针对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对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小组合作、自学等)、方法(探究、讨论、实验等)、手段(利用学案、实验等)及结果作出较为具体的预测、规划及描述。可观测,有实效性,能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3.教学评价设计。包括课内及课外两部分。课内评价着重于目标达成度的诊断与检测,注重其对应目标的训练价值,强化学生过手,包括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矫正、强化及诊断。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与可观测性,着重驱动性任务设计,如完成学案、定时检测、目标检测等。课外评价要适度控制训练量,突出基础,进一步强化过手。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适当的探究性、开放性习题。六.板书设计【要求】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性和生成性,着重体现探究环节和学生的思维过程。见附录。七.教学反思127 【要求】在施教以后,运用新课程理念,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1.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目标是否恰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方法、媒体选择及应用是否恰当,教学组织形式是否有效等。2.是否有教改意义上的突破。3.根据施教中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注:在相应的部分要有“设计意图”。■说明: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1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叙事性作品爱迪生救妈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溜、斥、屈、堂、恍、悟”6个生字;能正确、端正地书写“斥责、夸奖”;理解“一溜烟、斥责、委屈、恍然大悟、夸奖”等词的意思。2.围绕课文第4、5自然段,在朗读中品味爱迪生救妈妈的好主意。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有爱动脑、勤动手的意识。4.完成《课堂作业本》两个词语的书写和第3、5题。【教学重、难点】认写生字新词,在朗读中品味爱迪生救妈妈的好主意。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并通过朗读领会爱迪生的聪明:爱动脑,勤动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课堂作业本。【教学预设】(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孩子们,通过刚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聪明的孩子,他叫——爱迪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一齐读课题——30.爱迪生救妈妈1、复习词语。(发明家动脑筋好主意检查急性阑尾炎来不及决定油灯团团转)2、概括段意。能否请这些词语帮帮忙,说说课文1—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书写词语。(二)教学第四自然段,感悟好主意,研究故事经过过渡: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串联词语,把1-3自然段的意思说清楚了,把事情的起因弄明白了。那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爱迪生救妈妈?请大声地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找找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1、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好主意。(课件出示)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①随学生回答正音:一溜烟、奔出、明晃晃、亮堂。②爱迪生这个主意好在哪儿?能不能从句子中的一些词语里找到答案。教学关注点:明晃晃的大镜子、好几个、每个人、镜子聚光(板书:太暗——镜子聚光——亮堂)③想不想看看爱迪生的好主意?(动画展示)④齐读爱迪生的好主意。过渡:可是,面对爱迪生这样的好主意,爸爸一开始是什么态度?2、通过朗读,体会当时情景。127 (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①教学“斥责”。②爸爸为什么要斥责爱迪生?读句子。③面对爸爸的大声斥责,爱迪生心里很(委屈)(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④指导读句子。分角色读句子。过渡:尽管觉得委屈,爱迪生还是迅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此时,爸爸已经——(恍然大悟)3、结合插图,学习“恍然大悟”。(课件出示)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①看看这两个字“恍”、“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最简单的办法怎么记住这两个字。你觉得“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②出示课文插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已经恍然大悟了?④孩子们,你觉得爸爸悟出了点什么呢?能不能用上这节课学过的一些好词来说说?(课件出示)一溜烟、明晃晃、斥责、胡闹、委屈、亮堂爸爸摸摸脑袋,看着站在油灯旁的小爱迪生,恍然大悟地说:“。”过渡:爱迪生的方法真棒!爸爸听明白了,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们一起替医生夸夸聪明的爱迪生吧!(三)教学第五自然段,揭晓故事结果(课件出示)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①谁能能够加上动作,加上表情,来夸夸爱迪生呀!②故事的结果如何?(板书:手术成功或者得救)(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孩子们,学到这里你知道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吗?(板书:聪明、善动脑、勤动手)(五)生字书写、课堂作业1、书写生字新词“夸奖”、“斥责”2、完成课堂作业本剩下的第3、5题。自然之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写7个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若无其事”等新词。·借助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细读“救幼龟”语段,讨论人们不同的态度,分析人们“救”与“不救”的原因,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体会关键词在文章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27 【教学预设】(课前谈话)(厄瓜多尔、加拉巴哥岛、西班牙、大海龟-巨龟之岛)1.你知道关于太平洋绿龟的哪些信息?(资料一)太平洋绿龟名片名称:太平洋绿龟,又名绿海龟产地:多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食性:以鱼类、海藻等为食天敌:蛇、沙蟹、食肉鸟等繁殖:岛上产卵—筑巢孵化—幼龟归海——海中成长2.了解幼龟归海的危险:(资料二:课文第二自然段)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3.认知几种食肉鸟:嘲鸫、海鸥、鲣鸟。一、正音,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初步了解题目意思。组词;知道“道”的多种意义;初步对课题释义。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我们摘录了课文中写太平洋绿龟、食肉鸟和人们表现的词语,读词正音。(出示1)探、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鱼贯而出、(出示2)啄、企图、颓丧、饱餐一顿、响彻云霄(出示3)若无其事、愚不可及、气喘吁吁说说需要引起自己注意或要提醒大家的字词。3.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人们与绿海龟、食肉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预设学法:尝试说——看图表选择“关键词”说——同桌练说二、细读“救幼龟”语段,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救幼龟”的语段,也就是课文的第3、4两个自然段,来看看人们当时为什么要救。读了课文,我发现当时对于要不要救这只幼龟,人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哪些人打算救?谁不打算救?板块一:“救,还是不救?”【救】哪些句子写了“我与同伴”的态度是打算救。·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关注点:紧张、焦急、“你得想想办法啊!”等)·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关注点:不能见死不救、一片、呼喊等)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不能见死不救!”127 “不能见死不救!”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不救】哪些句子写了向导的态度是不救。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关注点:若无其事、“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2.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板块二:“为什么要救,为什么不救?”1.说说人们这么做的理由,用“因为……所以……”作答。①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②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④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⑤下文中的后果……2.聚焦一幕,说说“我和同伴”为什么要救那只幼龟?而向导不打算救幼龟?(“救”的关注点:企图、拉、啄)(“不救”的关注点: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探)3.出示“自创一幕”:我看见一只幼龟爬出来巢穴,一只嘲鸫飞来啄它。他们让向导去救幼龟,向导抱起小龟走向大海。为什么课文中要把这一幕写得这么详细?4.读第3、4自然段。三、存疑进入下文学习,探讨“自然之道”的内涵出示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细节描写中寻找答案,在下节课继续探讨四、课堂作业《课堂作业本》第9课第五题。最后一小题改为:★(4)我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板书:9.自然之道?救人们————幼龟害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6个生字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127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举世闻名、不可估量”等词句。2.品读重点词句,学习概括4具体相结合表现昔日圆明园建筑辉煌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迀移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形成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以读促悟,学习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表现昔日圆明园建筑辉煌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迁移运用;以悟促诵,诵读重点段落,积累语言•【教学难点】通过重点句段的品读,学习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表现昔曰圆明园建筑辉煌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迁移运用。【课前准备】教本教案、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解说毁灭,策应“辉煌”(―)解说“毁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圆明园的毁灭。(二)检査预习。二、厘清篇章,聚焦“辉煌”(一)厘清脉络:轻声、快速地读课文一遍,想一想课文写、7些什么?(二)关注中心,聚焦“辉煌”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三、研读文本,感悟“辉煌”(一)自读自悟,联系词句感“辉煌”提出自学要求: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默读课文_、3、4自然段,想一想从哪儿我们读懂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圈一圈词语,画一画句子,简单地写一写紕注^要是有不懂的,还可以在边上打个小问号。,(二)交流分享一联系表达悟“辉煌”第一板块:布局之“辉煌,·图文结含,边读边牾,感布局之“辉煌”预设:众星拱月2.回顾中心,感悟“辉煌”。第二板块:建筑之“辉煌”i.结合圈画,自谈读书所感。预设1:建筑多预设2:建筑美,2.以读促悟,领略建筑之“辉煌”。(1)师生合作读,感受风格迥异之“辉煌’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2)生生比较读,感受风格迥异之“辉煌”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127 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遂有西洋景观。(3)师生整合读;感受集大成之“辉煌”。①自由悟读“建筑之风格迥异”②自由体悟“感受之如梦如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鲍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3.以悟促诵,积累语言(1)熟读成诵(2)回看“辉煌^第三板块:文物之“辉煌”·结合图画,自谈读书所感预设1•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预设2.上自下至(二)图文欣赏,读写联动,迁移写法。1.组图欣赏,演绎文物之辉煌2.读写结合,演绎文物之辉煌作者用一句话写尽了2000多年的历史,2000多年的文物。接下来,让我们学着第三段的样子来写写我们眼中的圆明园文物吧。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中,有的,也有的;有的,也有的。漫步园内,。2.回看“辉煌”。第四板块:回顾与存疑(机动)(一)回顾:结合“所学”看“辉煌”(二)存疑:结合“毁灭”看“辉煌”四、延伸学习,再赏“辉煌”(一)抄写本课生字新词。(二)课后欣赏大型文化史诗电影《圆明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板书设计】布局圆明园的毁灭建筑举世闻名文物2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课文中生字新词。2.结合资料整理,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文化及精神内涵,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及文章表达特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昔日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学127 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昔日圆明园毁灭的过程。结合资料整理,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文化及精靖内涵,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及文章表达特色。【教学难点】结合资料整理,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文化及精神内涵,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及文章表达特色。【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听写本课生字新词。(二)言意交融:研读第5自然段,感受“毁灭”之痛。1.聚焦文字,拓展想象,议“毁灭”预设:“统统”掠走、“任意”毁坏等2.视频冲击,直视历史,观“毁灭”3.感情朗读,再现画面,感^毁灭”4.联系阅读,破碎辉煌,痛“毁灭”圆明园中,没有了——圆明园中,没有了——圆明园中,没有了——(三)资料整合: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文化及精神内涵。1.小组活动:“圆明园文物流失知多少”2.集体思考:“圆明园是否该重建”3.结论:历史不可复制(四)体会表达:联系“毁灭,,看“辉煌”1.理解语句含义:圆明园的毁灭,永远是一种无法估算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袓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及文章表达特色(四)推荐阅读《昔日的夏宫——画明园》、《圆明园流散文物》等。四上《长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崇、峻”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崇、旋“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看图、学文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学习作者有序介绍景物的写作方法。127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课前谈话:孩子们,去过长城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直入课题1、是呀,很多人到过长城,登上过长城,并咏叹过长城。出示:咱们的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美国总统曾说:长城是一个奇迹。英国首相登上长城后曾说: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2、这么多名人志士都留下了感叹,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长城。看老师写,齐读课题·初读感知·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82页,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的地方停下来,好好地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了。·交流反馈:同学们,课文中哪些词是比较难读或者是难写,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出现——堡垒、气魄雄伟、打仗、智慧、凝结、屯兵范写——堡垒:看老师写,你发现了什么?猜猜他的意思!提醒字形:打仗:孩子们,古时候上战场的都是男子汉大丈夫,所以仗是单立人旁边一个大丈夫的丈慧:写的时候要注意了,下面的横山不要出头。凝结:凝是两点睡,凝结是集聚在一起的意思,所以结是结合的结屯兵:屯是聚集的意思,那么屯兵就是——聚集粮食就是——屯粮开火车读——齐读(读好一个,拿掉一个)小结:同学们很会发现,很会学习·学习课文一、二两段我们走进课文,好好地感受长城·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谁能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争取把它读正确。(正音)(如有困难,把词卡拿出来再请学生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城的长的①一万三千多里老师:孩子们,我还真说不出来这到底有多长,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来说明它的长吗?学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感受长:(出示地图)孩子们,嘉峪关在我国的甘肃省,山海关在我国的河北省,你看,他历经了“河北、辽宁、北京、内蒙古、山东、陕西、河南、宁夏、新疆、甘肃“11个省市。(孩子们,在位居世界第三的960127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城居然横穿我国东西,长吧?)②第一句——还有从其他地方感受到长城的长吗?刚才那句话用数字写出了长城的“长”,这一句话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吗?预设一(一)都是蜿蜒盘旋的写词(我们把“旋”写正确了,伸出手指,跟我写)说意思,看来他们的形状很像。孩子们,长城在哪儿蜿蜒盘旋?板贴崇山峻岭(板书)崇山峻岭四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样的山?长城就修在崇山峻岭之上,有气势吧!小结:谁来读读这一段,读出这种雄伟、壮观的气势。(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预设二都很长②、都很有气势能说说你的理由吗?长城建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教学“崇山峻岭”A板书(板贴“崇山峻岭”——看我写:注意崇字的写法,上面是个“山”,下面表示的是崇的声旁,是一个宗)B崇山峻岭是什么意思?对,它指的就是高而险峻的山。“崇”在这就是高的意思D蜿蜒盘旋长城就修在崇山峻岭之上,有气势吧!你们看,(出示课件)顺着山势,长城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板贴蜿蜒盘,这会儿,我们要把“旋”写正确了,跟我写!)小结: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来读读这一段,读出这种雄伟、壮观的气势。(指名读——小组读——齐读)(二)教学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1、你看,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和具体的数字写出了长城的长,这是我们远望长城的所见,当我们走近长城,拾级而上,我们脚踏着数不清的城砖,扶着块块条石,看见了两侧的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还有那间隔不远的座座城台(随机出现)2、孩子们,能把它们读正确吗?正音开列小火车——难读的再多读几遍——齐读3、课文第二自然段就写了作者此刻的所见,请你大声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27 高大坚固①、你是从课文的哪些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A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B这条石有多重?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A你感受到了什么?城墙很宽,B比较句型。是呀,城墙很宽,那我这样写不就可以了吗?出示两句话你更喜欢那句话。为什么?小结:用我们熟识的事物来举例子,让我们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到了长城有多宽。C孩子们,真了不起啊,在这崇山峻岭之间居然能建筑起这么宽的长城。而且我查过资料,城墙的厚度达到了6米多,即使敌人用大炮轰过来,也轰不倒。这一切足以证明他的——坚固)D指名读——谁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来。E齐读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A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高大坚固?C垛子有两米多高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堡垒是很坚固的,说城台是屯兵的堡垒,可见他的坚固了。设计巧妙A除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以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看看它的设计城台——传递信息,既能在那设下伏兵,又能攻击敌人垛子、射口——两米多高,能掩护自己瞭望口——监视敌情,同时掩护自己4、这就是雄伟的长城,这就是智慧的长城,让我们用朗读来赞叹长城——齐读5、学习作者的有序描写(回到整幅图),当我们走上长城以后,看到的这些景物是杂乱的,作者是怎么有序地介绍的呢?先写长城顶上,再写两侧,最后写间隔着出现的城台,使长城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看来有序地描写的确非常赞!·总结悬疑这就是作者在长城上的所见,接下去作者又会写些什么了呢?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来学习127 五、作业——课堂作业本1、2、4五上《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2.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3.理解文中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乡情”。【教学过程】一.欣赏桂花,谈话导入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花?每当中秋节前后,就是桂花盛开的季节。那你喜欢桂花吗?能说说理由吗?前段时间,我们学校里也开满了桂花,整个校园沉浸在花香里。2.那你听说过桂花雨吗?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这场奇妙的雨——《桂花雨》板书。3.齐读课题。试提疑问。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请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作者为什么也喜欢桂花。2.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A.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B.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3127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三.透过花香,体悟思乡1.桂花扑鼻的香气确实令人难忘,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呢?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2.这段话让我们也见识了桂花雨,这里的桂花除了“香”,还有什么?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6.摇桂花的快乐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作者的父亲曾经用诗句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份乐,这份喜。请你读读这首诗:(指名读。)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7.伴随着年龄的成长,作者不得不离开家乡到杭州去读中学了。(学习第七自然段)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现在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了吗?师: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珍爱的。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师小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8.整体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桂花雨。9.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127 四.拓展延伸,爱上阅读1.作者琦君在她的许多作品中记叙了童年故乡的人和事。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从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爱家乡、重视感情)2.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都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五下《“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文本透视】“凤辣子”就是王熙凤,她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的一个主要人物。作家曹雪芹呕尽心血,用了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王熙凤就是其中的一个。本片段节选自第三回,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时的情景,与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这一见面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地位显耀、泼辣能干、能说会道、善察言观色、颇有心机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2.研读课文内容,能结合具体环境、身份角色、言谈举止,来体会“王熙凤”这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流程】一、揭题释题,初识凤姐1.自读课题,谈谈收获。2.理清关系,初解“辣子”。贾母贾赦贾政贾敏(林如海)贾琏(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127 【设计意图】通过对题目“凤辣子”的第一印象之交流,初步认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再进行贾府人际关系的梳理,这一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对整个故事情节发展是一个前提的补充和历史背景的补白,很有必要,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性格。二、细读文本,走近凤姐1.初读课文,感知形象。自由朗读,读通顺,读正确。关注打扮,感知形象的高贵。略读语段: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2.再读课文,交流印象。(1)未见凤姐,聚焦“放诞”。快速默读全文,思考:你觉得王熙凤还是一个怎样的人?研读语段: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聚焦:敛声屏气放诞无礼(2)初见凤姐,透析“热情”。交流:还从其他言行中读到不同的性格特点吗?研读语段: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层层深入,读懂“热情”背后的用意。(3)揣摩心理,提升认识。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王熙凤在讨好贾母?研读语段: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交流练笔,促进性格感悟:……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127 这熙凤听了,心想:。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设计意图】研读文本分三步走,首先初读外貌,感知“凤辣子”形象的高贵华丽,为理解性格特征奠定基础;其次聚焦语言,感受“凤辣子”性格的放诞虚伪;最后补白心理,感悟“凤辣子”行为的刻意讨好。通过研读的步步深入,学生从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方面对凤姐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步明白“凤辣子”性格的形成有先天原因,也有后天环境的因素。三、拓展文本,知悉凤姐1.观看视频《初见黛玉》2.概括印象故事发生到这里戛然而止,但凤辣子复杂的人物性格却从此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如果说唱歌好的是音乐家,写书法好的是书法家,那么王熙凤又会是什么家呢?请你为王熙凤的印象题写几句。3.推介名著经典就得这样细细读,慢慢品,要更全面认识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得看《红楼梦》,也许你又会有新的认识。小说五下《桥》【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性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的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新课导入1.出示课题——《桥》,思考:看了课文题目,大家会有什么问题?2.学生质疑,教师归纳。3.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究竟是一场怎样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为接下来的读课文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二)初读课文,自学反馈127 1.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写准字形,不会读、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2.自学反馈,注重基础。(1)检查生字:A读,抽查;B写,学生选择书写,互相检查、提醒;(2)检查词语:A出示读写词语;B重点反馈,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的区别;C句子中“奔”的读音;(3)概括内容:A学生自由概括,教师适当点拨;B出示提示,给予方法,六要素概括法;C学生胡说。【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1.明确再读要求,再读课文。(1)边读边写批注:A教师示范,B学生学习;(2)读完简写感受: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体会到了……2.汇报交流感受,感悟形象。(1)汇报读书感受,师生研读体会(2)感悟形象。板块一:洪水、木桥1.找一句:初读,说感受;再读,读出感受;2.再找:寻规律,悟写法;(1)学生划找,教师出示;(2)对比发现,寻找规律;(3)体会好处,领悟写法;3.再悟:明意图,思考:为什么要写洪水、木桥?(突出老汉临危不惧的品质)板块二:百姓·划找:初读,说感受;再读,读出感受;2.扩展学习:百姓状态的变化(1)学生划找,教师出示;(2)对比发现,有何变化;(3)体会原因,谁的作用;(4)课文理解,他像一座山。3.再悟:写百姓是为了什么?(突出万事民为先、受人爱戴的品质)板块三:党员1.划找:初读,辨析,老汉冷不冷酷?党员应该是怎样的?2.角色体验:你听到喊声会如何应对?3.进行对比,领悟:说话简短、有力、掷地有声。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块四:儿子1.划找:初读,明确身份,找依据;2.辨析:儿子是不是党员?(用文中的词句佐证)3.品读:老汉如何对待儿子?(严格要求、爱子情深)127 4.再悟:为何要写儿子?板块五:自己1.划找:初读,说感受;2.小结:你们觉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再结合理解“拥戴”一词含义。【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四)修改文章,比较阅读1.找区别:有何差异?2.讨论:你认为哪个更好?【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能较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写作。】(五)总结全文,释疑课题1.这是一座什么桥?学生填空。2.讨论:为何以桥为题?3.这座桥包含了老汉的许多信念。【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散文:三下《和时间赛跑》一、教学目标:1.认识“忧、哀”等6个生字。会写“赛、疼”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1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警句。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三、教学准备: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四、课时安排:两课时127 第一课时一、“时间”猜谜,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生字?学会6个二类生字,13个一类生字,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师:既然我们同生字交上了朋友,那么同学们读课文一定也没有问题了,谁来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生读课文)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三、围绕“心情”,学习课文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外祖母去世我的心情怎样?结合文中的词句说出你和理解?并试着有感情朗读1、2自然节。学生默读后汇报:可能会说作者的心情是忧伤、痛苦、悲愤、悲哀①祖母生前疼爱,所以我忧伤。②在操场上一圈一圈的跑,扑在草坪上痛哭。那么大家能把作者这种悲愤心情读出来吧!学生齐读1、2节小结:作者之所以这么悲伤是因为父母们告诉他,“你的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板书:悲伤)适时出示重点句:“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有一天还会醒来,不如对我实说:“你的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当时,我对此并不理解,(生读第3段),到底是什么永远回不来了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四、书写作业1、把课文的生字写一写。指导书写:赛、忧(别多写撇)、穷和究的分别。2、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3、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第二课时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是啊,时间一去不复返。通过我们对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因为外祖母的去世而痛苦忧伤。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27 二、品读课文,感受“时间一去不复返”(一)学习4—7自然段1、同学们,爸爸的那句话就是?  生齐读第四段。师:爸爸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说到了哪些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学生默读,标画,汇报)生: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生: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生:有一天,你会长大,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师:你们刚才找到了三句话,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到底是什么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呢?生: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外祖母。师:那么当时的作者“我”明白爸爸说的话吗?(不明白,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2、他就是带着这个谜,在这种可怕的不是滋味的心情当中生活着观察着体验着。你说,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找句子研读:(1)品读“苦涩”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生谈体会。师:是呀,无情的岁月带走了外婆的生命,终有一天也会带走我,我不由地感到害怕。你体会得很深刻。(2)着急、无奈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A、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特别着急?(一寸一寸、沉进)师:是啊,太阳不等我们啊,看着它一寸一寸地沉进山头,我们怎能不着急呢!B、你还从这段话中品味出了什么滋味?(无奈)说说你的理解。师:时间它没有脚,却这样一天一天地走了,一去不复返,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C、指导朗读带着自己的感受再去读读这段话。(自由读)能用朗读把你品味的滋味、体会到的感受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到了你内心深处的着急。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深深的无奈。)(3)悲伤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127 生谈感受。师:你真像一位诗人,正像诗里说得那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可这归来的燕子或许已不是去年的燕子了。在过去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说一说?生: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如某某领奖仪式,幼儿园的好时光等。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从而体会时间的无情)师:时光一旦过了,将不再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8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用笔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三、深入文本,感受“和时间赛跑”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第8段,思考:“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A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我为什么能跑赢太阳?(下决心)指导朗读:你也来下决心说一说。除了决心大,还有什么原因使我跑赢了太阳?(狂奔)谁能给狂奔找个近义词?(飞奔)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狂奔是不顾一切地跑)师:是啊,我不顾一切地狂奔回来,终于跑赢了(生:太阳),也就是跑赢了(生:时间)。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B、快乐你能说说他是怎么和时间赛跑的呢?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师:看来和时间赛跑真是其乐无穷,我请女孩子带着快乐的心情读读这几句话吧!如果你想和时间赛跑,你还能想出怎么样的游戏?2、学习9、10段后来的二十年,作者坚持和时间赛跑,也因此(生:受益无穷)。你知道“受益无穷”是什么意思吗?(收获很大)林清玄有什么收获呢?(出示)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这小小的几步,用途真的很大很大,你信吗?别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林清玄资料(林清玄,台湾人,20岁开始散文创作。到现在写了多少篇文章,也许已没人数得清,他已出版了100多本书。80年代后期他每年平均出版2、3本以上的新书,是台湾地区作家中写书、出书最多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现在你信了吧?我相信你再读这几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齐读。127 3、这小小的几步可以创造很多东西,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一生都在和时时间赛跑,居里夫人在她的实验室连多余的椅子都不肯多摆,害怕客人会下来聊天耽误了时间,你还知道这样一些名人和时间赛跑的事吗?历史上无数的名人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齐读: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也正是林清玄先生用他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的真理(齐读: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四、情感升华,珍惜时间1、小结:《和时间赛跑》就像一杯绿茶,它先苦后甜,让人回味无穷,它不但让我们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知道珍惜时间的好处。2、听,时间正一分一秒地从我们身边流逝,(出示时钟走动声),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些什么?(生说关于时间的名言)3、如果让你从课文中选一句劝诫别人的话,你会选哪一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一定能成功。”请你换两个字再对自己说一遍。(师:我相信你肯定能做到。)谁也来给自己鼓鼓劲?你们想试试看吗?全体起立,让我们大声地对自己说:“假若我一直和时间赛跑,我就可以成功!”板书设计:                和太阳比         和时间赛跑  和西北风比                十天做完暑假作业                  三年级做五年级的作业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成功。1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表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

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小学六年数学下册教案(表格)负 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确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教学重点: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教学关键:借助一些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负数与正数是具有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关系。教学时间数:3课时1、认识负数…………………………………1课时2、比较大小…………………………………1课时3、单元测试…………………………………1课时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认识负数教 学目 的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2、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重 点难 点关 键:认识负数:理争负数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情景引入1、说说对温度的认识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负数 板书课题:负数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观察课本的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2)组内交流,讨论(3)教师简要说明1)“°”表示度2)“℃”表示摄氏度3)零下16℃用“-16℃表示“-”是负号,表示比0℃低4)“16℃用”+16℃表示“+”是正号,表示比0℃高2、教学(例2)(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2)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3、认识负数(1)什么是负数(2)什么是正数(3)关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1~32、全班交流,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较大小教 学目 的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2、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能正确比较负数的大小。3、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负数大小的比较: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检查复习1、什么是负数?2、读一读,填一填-8   +10   -0.5   120   300 -7/9   -12.5  -25/11   正数         负数3、说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3) 指导学生看例题情境图问题一:如果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1)学生尝试画直线表示(2)教师启发,引导问题二:在数轴上表示出-15,如果你想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1)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2)如果从-2处到2处应如何运动?2、教学(例4) 指导学生看课本情境图。(1)说一说从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2)读一读其中各数(3)把这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填在表中。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气温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单元测试教 学目 的 通过本单元的测试,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重 点难 点关 键: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进行各种练习课 型检测教 具试卷一、填一填: 1、某旅游景区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上22℃,记作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4℃,记作    ℃。 2、如果+15分表示比平均分高15分,那么比平均分低8分应记作    。 3、-1  22  -3.4  100  -45  45  0  4/7 +69.5  -17/3  -0.02  +1.01  -51/100  +1/10正数           负数二、在数轴上描出各数-2-1/25-3.5-1/53三、比较大小-6○0.6   -9○9   0○-2  7/8○-8/71○-1-3/4○-1/2-1/9○-1/8-0.2○0.20.05○-0.01四、六年级3个班进行智力抢答赛,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答得0分,(一班0分;二班+20分;三班-10分)根据三个班的得分,说说他们答第四题的得分情况。课后记127 圆柱与圆锥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这观察,设计和掉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在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教学重点:1、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2、圆锥体积计算教学难点: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关键: 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时数:13课时课时安排:1、圆柱…………………………..7课时     2、圆锥…………………………..3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4、单元测试……………………..1课时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的认识教 学目 的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特征。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判断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2、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 教师板书:圆柱认识二、探究新知1、指导学生看课本的画面,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2、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3、观察圆柱,弄清各部分名称。(1)什么叫圆柱的底面?(2)什么叫圆柱的侧面?(3)什么叫圆柱的高?4、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和高5、圆柱的特征:(1)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6、操作实验(1)圆柱侧面剪开,展开出现长方形。(2)将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原来的圆柱形。(3)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的1~4题2、全班交流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的表面积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重 点难 点关 键:表面积的计算: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教具,学具展示,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只列式不计算(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柱体的特征。二、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教师板书课题)2、教学(例3)(1)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同时让学生拿着圆柱摸一摸它的表面积。(2)你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学生说明计算表面积方法 ②教师展示教具配合说明。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3)圆柱的底面积,侧面积你会计算吗? ①学生回顾侧面形状以及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②教师教具展示配合说明 ③板书推导过程3、尝试练习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的5~8题2、集体交流,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解决问题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判断实际物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认真观察实际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表面积?2、一个圆柱的直径20厘米,主30厘米,求它的侧面积3、一个圆柱直径5厘米,高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4)(1)出示(例4)指名读题(2)出示教具——纸制帽子(3)引发提问: ①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什么? ②这个帽子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4)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5)汇报计算情况 板书: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28=1758.4(cm²)②帽子的底面积3.14×(20÷2)²=314(cm²)③帽子的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cm²)答:至少需要用2080cm²面料三、巩固练习1、一种圆柱形流水管……(1)说说对题的理解及解题思路(2)列式计算2、完成练习二的9~20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的体积教 学目 的1、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2、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圆柱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借助教具展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提问:(1)什么叫体积?长方体体积怎样求?(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导入:我们能不能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1)教师展示推导过程(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3)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4)观察,操作后你能说出圆柱体积的公式吗?(5)用字母怎样表示呢?(6)求圆柱的体积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三、巩固练习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的体积教 学目 的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求体积。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推导的过程。2、口头列式,计算圆柱的体积(1)底面积是1.2m²,高5m(2)底面积是48cm²,高20cm二、探究新知1、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能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表示?2、教学(例6)(1)出示课文例题的内容(2)说说你的解题思路(3)尝试列式解答(4)汇报交流:教师整理并板书计算过程:杯子的底面积:3.14×(8÷2)²杯子的容积:50.24×103、练一练: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三25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体积(或容积)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学生的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1、说说圆柱体积的公式?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已知条件?可以是什么?3、算一算(1)底面积是35cm²,高10cm(2)底面半径是5cm,高6cm(3)底面直径是80dm,高15dm(4)底面周长是25.12m,高5m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三的6~11题1、第6题(1)学生独立计算(2)说一说 ①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 ②计算长方体,圆柱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第7题(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说说解题步骤3、第8题(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2)列算式,并计算三、巩固练习1、第9~11题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综合练习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和体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1、说一说(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4)计算圆柱体积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已知条件问题底面积高体积底面半径高底面直径高底面周长高2、算一算(1)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50.24cm²,底面积是12.56cm²,它的表面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10厘米,高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圆柱的表面积与求体积有什么区别?二、综合练习1、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1)一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2)做一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2、一个圆柱体积是94.2立方厘米,底面直径4厘米,高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第9~11题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锥的认识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2、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测量圆锥的高,了解圆锥的侧面重 点难 点关 键: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通过操作活动,测量圆锥的高,在活动中找到圆锥的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提问:(1)圆锥体有什么特征?(2)什么叫圆锥的高?2、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物体(出示实物模型)叫圆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实物教具,摸一摸看一看,圆锥与圆柱有什么不同(2)学生汇报后板书顶点:(1个)     侧面:(1面)面:     底面:(圆)2、认识圆锥的高(1)学生观察圆锥实物,指出高(2)教师说明: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3)测量圆锥圆3、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把自己做的圆锥的侧面展开,看一看是什么形?(2)测量自制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三、巩固练习1、练习四的1、2题2、集体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锥的体积教 学目 的1、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2、能运用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圆锥体积的计算: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经历实验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说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2、圆锥的特征3、导入新课二、探究新课1、实验活动(1)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2)教师示范:用空圆锥装满沙往空圆柱里倒,让学生看看倒了几次才能倒满圆柱,你有什么发现?(3)你从发现的规律中知道了什么?(4)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V=1/3sh1、教学(例3)(1)认真审题,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学生尝试计算(3)汇报交流沙堆底面积:3.14×(4/2)²=12.56(m²)沙堆的体积:1/3×12.56×1.2=5.024              ≈5.02(cm³)  答:略三、巩固练习练习四的第3~8题1、第3题独立计算后与同学交流2、第4~8题独立完成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圆锥的体积教 学目 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过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圆锥体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熟练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本练习1、说说圆柱,圆锥的体积关系教师板书:前提条件:等底等高二、指导练习1、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9.42米,高1.2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4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引导提问:(1)这个麦堆是什么形状?(2)小麦的重量与什么有关?(3)你想怎样解决问题?(4)你想怎样列式计算?底面半径:9.42÷3.14÷2=1.5(米)底面积:3.14×1.5²=7.065(立方米)体积:1/3×7.065×1.2=2.826(立方米)小麦重量:740×2.826=2091.24(千克)2、求圆锥的高要知道什么条件?3、圆锥的体积,底面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圆柱、圆锥的关系,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知识梳理1、特征:认真观察课本中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1)圆柱的特征:(2)圆锥的特征:2、表面积和体积(1)圆柱:侧面积,表面积怎样计算(2)圆柱,圆锥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3、算一算,填一填(1)整理与复习的第2题过程要求:a)独立计算,将结果填在表中b)与同桌交流,说计算方法和结果c)全班交流(2)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3题过程要求:a)认真审题,弄清题意b)依据题中的有关数据列式计算c)汇报结果二、巩固与应用完成课本练习五的1~61、第1题:(1)说每个图是怎样展开的?(2)在图上标出圆柱的高2、依次完成其它各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能够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精神重 点难 点关 键:应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引导练习1、一个圆柱形有盖玻璃杯从里面量底面直径20厘米,高是20厘米,如果装满水可装水多少升?引导提问:(1)求可装水多少升就是求什么?(2)玻璃杯是什么形状的?如何计算玻璃杯容积?(3)在计算过程中注意什么?(4)尝试计算2、一根钢管,外直径4分米,内直径3分米,长2.5米,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管重多少千克?引导提问:(1)钢管的重量与什么有关?(2)这里的重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3)你认为要先求什么?怎么求?(4)钢管是什么形状,如何计算它的体积?(5)学生尝试计算二、综合练习1、把一个底面直径9厘米的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体高是多少?2、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体积相差37.68立方厘米,已知圆柱的底面积28.26平方厘米,圆柱的高是多少?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单元检测教 学目 的 通过本单元的检测,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重 点难 点关 键:能运肜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类问题课 型检测教 具试卷一、判断题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与圆柱体的体积相等(   )3、将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体积也扩大2倍(   )4、两个圆柱的同积相等,体积也相等(   )二、选择题1、将一个圆锥的高扩大6倍,底面积不变,那么圆锥的体积扩大(  )A、6倍  B、3倍  C、2倍2、做一段圆柱形烟囱,如果要计算所需铁皮,是求圆柱的(  )A、表面积  B、侧面积  C、容积3、圆柱体体积不变,如果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应该(  )A、扩大2倍  B、缩小2倍  C、缩小4倍4、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  )A、1/3B、2/3C、1/2三、算一算1、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10分米,高20分米(1)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2、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12cm,高6cm,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四、解决问题1、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平径是25cm,高50cm,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近似于圆锥形麦堆,底面周长12.56m,高1.2m,如果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40千克,这堆小麦约多少千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课后记127 比  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教学时数:18课时课时安排: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3、比例的应用…………………………………….5课时4、整理和复习…………………………………….4课时5、单元测试……………………………………….1课时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例的意义教 学目 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重 点难 点关 键:比例的意义: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正确计算比的比值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什么是比?(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300:5=60:1(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1.2:1.4=12:14=6:7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12:16  3/4:1/8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看课文的情境图(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6)什么是比例?(7)找比例: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组成比例?三、练习1、练习六的1~3题2、全班交流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 点难 点关 键:比例的基本性质: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什么叫比例?2、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和0.2:0.41/5:1/2和5:23/4:5/8和5/8:3/41、用下面的两个圆的有关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二、探索新知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1)学生认一认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规律(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3)汇报你的发现,班上交流(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5)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三、练习1、完成练习六的4~6题2、班上交流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解比例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解比例:解比例的方法: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2填空:3:8=15:( )。你是怎么填出后项的1、导入:如果把3“8=15:( )写成3:8=15:X你能解出这个比例吗?4、教师板书课题:解比例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1)比例中只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2)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2、教学(例2)(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4)独立思考,解决问题(5)汇报解答情况3、教学(例3)(1)独立解出未知项(2)同桌相互交流(3)请学生板演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5、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三、练习1、练习六的7~13题2、班上交流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成正比例的量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正比例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认真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揭示课题1、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吗?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学习成正比例的量。3、: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情境图问:你看到了什么?2出示表格问:你有什么发现?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4、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正比例关系的?5、用字母表示:y/x=k(一定)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二、教学(例2)1、出示表格2、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三、练习1、练习七的1~5题2、班上交流思考过程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成反比例的量教 学目 的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重 点难 点关 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导入新课1、说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2、举例说明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3)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出示表格,观察后你又有什么发现?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4、用字母表示:x×y=k(一定)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6、你还有什么疑问?7、小结成反比例量的变化特征。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七的第6~15题1、第1题:(1)读题,说说表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2)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2、其它各题同上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课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重 点难 点关 键: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本练习1、填一填,说一说(1)每箱的木瓜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箱数/箱481632总个数3264①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②说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③这里哪一个量不变?④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2)木瓜的总个数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数情况如下表每箱个数481020箱  数5025①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②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③这里的哪一个量不变?④每箱的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2、正、反比例的意义 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二、综合练习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1、每袋面粉的质量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正、反比例意义的联系与区别教 学目 的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等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正确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区别正、反比例:掌握正、反比例的特征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复习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和零件总数4、中国儿童报的订烽和钱数5、圆的面积与半径6、长方形的周长和宽二、指导练习1、出示表一:路程4080160200320时间12458出示表二:速度12090604030时间346912(1)说一说:从表一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2)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2、小结: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方法是什么?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正比例、反比例综合练习教 学目 的 通过一组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掌握成正、反比例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等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区别正、反比例:掌握正、反比例的特征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做正比例的关系?2、怎样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式?3、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什么叫做反比例的关系?4、怎样用字母表示反比例的关系式?5、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关说明理由。(1)每包书中的册数相同,包数和总册数(2)全班的学生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3)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4)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一个单位食堂每天吃大米的数量,吃的天数和大米的总量如下表:吃的天数123456……大米总量50100150200250300……表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大米的……成( )关系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例尺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重 点难 点关 键:比例尺的意义: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揭示课题1、出示地图(1)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准的比例尺(2)教师说明比例尺的作用: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尺二、探索新知1、什么叫做比例尺?师: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数值比例尺(1)出示课本插图(2)找到比例尺1:100000000(3)认数值比例尺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3、线段比例尺(1)看课文插图找到比例尺(2)说明       是线段比例尺(3)比例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50千米(4)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例1)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解决问题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实际面积: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什么叫比例尺?2、说说下列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1)比例尺1:4500000(2)比例尺80:1(3)比例尺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2)(1)看课本插图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2)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3)学生尝试解决问题(4)汇报解答情况①用方程解②用算术解2、教学(例3)(1)出示例题,学生了解题目要求(2)讨论:你想怎样画?(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4)班上汇报,交流图上的长=80×1/1000=0.08(m)  0.08m=8cm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的4~10题(1)独立完成(2)班上交流,集体订正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 学目 的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在或缩小重 点难 点关 键: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原理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揭示课题1、你见过课文插图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4)(1)出示图形,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2)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3)说说放大后图表的边长(4)画一画2、出示图形要求:按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1)说一说:按2:1放大意思(2)各自尝试画图(3)展示学生作品3、讨论: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如果把放大后的两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1)按1:3缩小是什么意思?(2)学生尝试画(3)想一想: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用比例解决问题教 学目 的 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弄清题中两种量的变化情况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导入新课1、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的速度一定……(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3)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210千米(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5)(1)看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①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②教师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③汇报解决问题的结果(3)与算术解比较2、教学(例6)(1)看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和问题(2)说说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用等式表示两种量的关系(4)设未知数x,并求解(5)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教 学目 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1、判断题中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1)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2)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3)总面积一这一,每块砖的……(4)在一定时间里,加工每个……2、说一说(1)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二、探索新知1、用比例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装订一种练习本,装订……①找出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②写出关系式③列式解答,指名板演2、引导比较(1)说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2)说哪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说说上面两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步骤。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九的第6、7题第6题独立思考,列比例式,说思考过程第7题独立列式解答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重 点难 点关 键: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知识梳理一、比、比例的意义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解比例1、什么叫解比例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3、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题三、正、反比例的意义1、什么叫成正比例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量和反比例关系?3、比较正、反比例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关系式正比例反比例1、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学生交流后,概括出:一找:哪两种量相关联二想:两种量变化情况,写关系式三判断:看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5、完成“整理与复习”第3题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的1~3题1、独立完成2、同桌相互交流发现问题教师及时指导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与复习教 学目 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正、反比例的意义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1、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2、判断: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2)总产量一定,每顷产量……(3)从A到B,所用的时间……(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3、下面一些相关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除数一定,( )和()成()比例(2)被除数一这一,()和()成()比例(3)前项一定,()和()成()比例(4)后项一定,()和()成()比例4、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x+y=k(一定)x和y()比例(2)x-y=k(一定)x和y()比例二、对比练习1、利用乘法关系式判断(1)每本书的单价(一定)×本数=总价()比例(2)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比例(3)3x=yy和x()比例(4)8/x=yy和x()比例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 学目 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一、复习比例尺1、什么是比例尺?2、说说下面比例尺的具体意义(1)比例尺:1:3000000(2)比例尺:(3)比例尺:20:13、你能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进行改写吗(1)1:3000000改成线段比例尺(2)改成数值比例尺4、填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2cm600km1:500001.2km1:6000000015cm二、巩固练习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4)解设,并解比例(5)检验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整理和复习教 学目 的通过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本练习解题思路训练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行驶1、又行了120千米到达乙地根据以上条件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出关系式,再出示150/3=()/x(1)如果x指又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应填什么数(2)如果x指一共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填什么数?2、一共行了5小时到达乙地出示150/3=x/5问:如果这样列等式,x表示什么?出示150/3=x/5-3问:这样列式,x表示什么?二、深化练习正、反比列应用题1、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计划每天安装90米,2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就完成……2、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20天安装了90米,照这样计算……(1)全班练习,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3)教师小结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单元测试教 学目 的通过对本单元的检测,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重 点难 点关 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测验教具试卷一、判断题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2、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3、如果a:b=c:d那么d:c=b:a()4、如果ab+5=12,则a与b成反比例()二、选择题1、一捆电线,用去的长度与剩下的长度()比例A、成正B、成反C、不成2、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A、1:6000000B、1:60000C、1:603、如果工作时间一定,那么()成反比例A、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B、路程与速度C、生产每个零件的时间和零件个数三、解比例4:5=12:x3.6/x=5.4/33/8:x=3/4:1/4四、用比例解决问题1、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240千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2、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4平方米需要48块,铺140平方米需要多少块?3、装订一批书籍,计划每天装订2500本,30天完成,实际每天装订3000本,这样几天可以装订完?4、把一块长方形操场按1:500的比例画在平面图上,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某村要割3.6公顷小麦,前3天共收割2.4公顷,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收割多少天?课后记127 统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2、使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义,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教学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教学关键: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教学时数:2课时课时安排:1、扇形统计图……………………………1课时2、折线统计图……………………………1课时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扇形统计图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2、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技能重 点难 点关 键:扇形统计图:发现统计图中存在的数据不清的问题:认真分析统计图中所反映的数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出示扇形统计图: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2、说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1、出示(例1)略(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①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②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③汇报交流结果(3)指名反馈后,教师小结: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中,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4)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1、说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最多吗?为什么?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折线统计图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折线统计图: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统一统计图的标准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学前准备1、出示折线统计图(略)2、回答问题:(1)这是什么统计图?(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二、探索新知教学(例2)1、出示课文中的例题2、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1、初看这幅统计图,你感觉气漫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3、根据图中的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五、数字广角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有关问题。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2、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重点:分配问题与抽取问题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教学关键:结合具体事例,认真分析发生的现象,揭示内在规律。教学时数:3课时课时安排:1、分配……………………………………1课时2、抽取游戏…………………………………1课时3、节约用水…………………………………1课时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分配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重 点难 点关 键:分配问题:正确说明分配的结果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1、组织活动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1)学生思考各种做法(2)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3)汇报交流情况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提出问题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3、做一做: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1)说想法(2)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3)说说你有什么体会二、教学(例2)1、摆一摆有几种放法2、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3、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4、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二、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的2、4题2、班上汇报交流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抽取游戏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抽取问题: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组织游戏活动,通过活动掌握基本原理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新授一、教学(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1、猜一猜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2、实验活动(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球3、发现规律启发:摸出的球的个数与颜色数有什么关系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二、巩固练习一、做一做第1题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二、第2题1、说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的?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实践活动:节约用水教 学目 的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我国水资源知识,感受水资源宝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促进节约用水。2、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节约用水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揭示课题1、师:这节课活动的主题是节约用水板书:节约用水二、探究新知1、你对我国水资源知识有哪些了解?(1)学生交流,互相说明各自从报纸,网络上查找的有关水资源知识(2)教材介绍①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m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②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③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1)学生介绍所收集到的资料(2)利用收集的有关数据算一算①算出每个水龙头1分钟漏水多少升②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多少升?照这样计算,一年漏掉多少升水?(3)解决问题:①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②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③平均每吨水价为1.5元,一共要多支付多少水费④如果1个人1年用30吨水,这些浪费掉的水河供多少人用1年?板 书设 计课后记127 六、总复习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运算律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3、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解决简单问题。4、进一步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5、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交流、应用、巩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3、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4、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5、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回顾、交流、整理等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127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4、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教学重点:1、数与代数的知识及解决问题2、几何形体的知识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融会贯通。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并灵活的求途径。3、发挥教材的内在智力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学关键: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时数:课时安排: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的认识(一)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2、使学生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数的大小3、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一、复习数的意义1、你学过哪些数?说一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①指名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理解②联系课文的情境图,说明各种数的具体含义(2)什么是整数?①指名说一说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②师生共同概括说明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1”是自然数的单位(3)()是正数()是负数()是自然数()是整数二、数的读写1、数位顺序表(略)(1)什么是数位?数位与位数相同吗?(2)什么是计数单位?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做一做:27046=2×()+7×()+4×()+6×()2、读法和写法(1)读数:1060000000.00625.08(2)写数:九十万三千二十亿五千零十八改写:(1)把54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2)把24940000000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二、全课总结: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的认识(二)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等3、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一、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小数的基本性质1、分娄的基本性质:(1)指名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填一填:3/8=3×4/8×()=15/()=15÷3/8÷()2、小数的基本性质:(1)指名说说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把下面的小数改写成两位小数0.3002.54.3000.6(3)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4)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二、倍数与因数1、什么是倍数?什么是因数?举例说明着重说明:最小最大个数因数1本身有限倍数本身1无限2、2、3、5倍数的特征(1)2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偶数?奇数?(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3)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3、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4、公因数与公倍数5、对于“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的运算(一)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理解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与计算能力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重 点难 点关 键:运肜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一、四则运算的意义1、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图提问题(1)一共折了多少颗星星?36+28(2)折的红星比蓝星多多少颗?36-28(3)买矿泉水用了多少钱?0.9×40(4)做蝴蝶结用了多少彩带?24×1/3,做中国结用了多少彩带?24×1/2(5)做蝴蝶结用的彩带是中国结的几分之几?1/3÷1/2二、四则运算的方法1、整数、小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2、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3、它们有什么相同点4、整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5、说说整数、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6、说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三、在四则运算中,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a+0=()a×0=()0÷a=()a-0=()a×1=()a÷a=()a-a=()a÷1=()1÷a=()注意: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四的1、2题三、全课总结:说说加、减、乘、除的运算含义及注意点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的运算(二)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2、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一、运算定律1、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2、根据表格,填一填名称举例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3、算一算(1)2.5×12.5×4×8(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4×2/7+4×5/7(乘法分配律)(3)(21-7/8)×1/7(乘分分配律)(4)5.03-2.14-1.86(减法的性质)二、混合运算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算一算:(710-18×14)÷23、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4、算一算:8/9×〔3/4-(7/16-1/4)〕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做一做(1)请两名同学让台板演,其余同练(2)师生共同评价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3~7题三、全课总结:1、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你对简便运算有什么体会?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综合练习教 学目 的1、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选择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2、能理解四则运算中的数学术语,到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选择鸽是的算法进行四则混合运算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2、练习:(5/6-4/5)÷(5/7×42)1/5÷〔(2/3+1/5)×1/13〕(1)学生独立完成并讲出算法,集体讲评二、文字题的列式计算1、用3/4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先让学生列综合算式,然后讲解)(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3)那么商是多不和?怎么算(4)在老师的指导下列出综合算式(3-2.25)÷3/4-0.92、练习:(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1/5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25.16÷3.7-1/5×20提问:这里的“商”的积为什么可以不添上括号(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174.8-74.7)÷0.91-100.95提问:这里的“差”为什么要添上括号?三、全课总结: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要注意什么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解决问题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基础练习一、算一算1、20×1/4100×2/5450×7/1012×(1+1/3)540×(1-1/9)(1)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2)指名口算,直接说出计算结果(3)选择部分算式,说一说计算过程,方法2、列式计算(1)200的4/5是多少?200×4/5(2)200减去200的1/5后是多少?(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8/5,乙是多少(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3/5,乙是多少(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3/5,乙数比甲数多多少?过程要求:(1)小黑板出示以上题目(2)认真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4)列式计算二、知识梳理1、指名说说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计算,验算2、完成课本“做一做”(1)认真读题,理解题意(2)说说这是什么问题的题目?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式与方程教 学目 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算定律,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式子的值3、理解方程的含义,比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用字母表示数(1)请学生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2)说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3)完成课本“做一做”2、简易方程(1)什么叫做方程?(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3)解方程:1/2x-6.2=4.83、用方程解决问题(1)出示例题:学校组织运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行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2)结合例题说一说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①认真审题,找出等量关系②设未知数x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检验(3)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4)全班反馈,交流(5)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①认真读题,弄清题意,说出题中的等量关系②设未知数为x③解方程④检验⑤与同学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十五1、学生独立完成2、班上交流,集体订正三、全课小结:什么是方程?在解方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知识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常见的量(一)教 学目 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常见的量与计量单位1、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1)长度,面积,体积单位①说一说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什么是体积②1厘米有多少?1分米有多少?1米呢③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有多大?1平方米呢?④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有什么联系?⑥你还知道哪些长度,面积或体积单位?千米平方千米公顷等(2)质量单位①常见的单位:克、千克、吨②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③估一估:1只梨大约有多少克?1块橡皮擦大约有多少克?(3)时间单位:①常见单位:年、月、日、时、分、秒②进率:1年=12个月1年=365天(润年366天)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4)人民币单位:人民币单位:元、角、分进率:1元=10角1角=10分二、单位换算1、说说(1)如何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发亮与成低级单位的名数?(2)如何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2、练一练(题略)3、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三、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常见的量(二)教 学目 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填空1、常见的长度单位包括()()()()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3、体积单位有()()()容积单位有()()4、1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5、()m²=250dm²=()cm²6、1世纪=()年,3年=()个月7、1997年是()年,二月有()天全年有()天8、7月下旬有()天。10、2008年第一季度有()天二、判断1、北京至上海的铁路约1463米()2、足球场的面积约为7500公顷()3、2005年是闰年,二月有29天()4、一头牛重1千克()5、一瓶娃哈哈矿泉体积是500毫升()三、选择1、1棵杨树高5()A、分米B、厘米C、米2、小红家的冰箱容积是240()A、立方米B、升C、毫升四、综合应用1、一列火车早上7:00从长春出发,下午4:30分到达大连,这列火车行驶了多少小时?2、一桶油重1吨,把这些油倒在能装10千克的小桶里,需要多少个油桶?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和比例(一)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2、进一步理解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够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指名填表格比比例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2、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指名填表格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分数除法3、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1)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化简比4:2/50.12:2)(2)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解比例3/5:x=1/3:2)4、比例尺(1)什么叫做比例尺?(2)说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①1:3000000表示:②比例尺表示:(3)求比例尺: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4)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来表示?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七的第1、2题三、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和比例(二)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正、反比例的意义(1)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3)兴例说明(4)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③订《少年报》的数量和所需钱数④圆的周长和半径2、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2)举例:修一条公路,全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解:设一共需要x天1.5/3=12/x1.5x=12×3X=24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十七的第3~5题1、第3题:采取提问的形式,由学生直接回答,判断结果,并说明理由。2、第4题:(1)的1:8是什么意思?(2)解决问题三、全课总结:在比和比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比和比例(三)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填空1、比与除法相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2、两个数()又叫两个数的经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指()和()的比4、一间教室长15米,宽8米,画在比例尺是1:400的平面图上,长应画()厘米,宽应画()厘米。5、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一个内项为8,另一个内项是()。6、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比例7、把10:7的前项增加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8、如果3a=4b,那么a:b=():()9、如果x=1/3y,那么x和y成()比例10、x:5=9:4,那么x=()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1、全班人数一定,缺勤人数和出勤人数成正比例()2、正方形面积一定,边长和边长成反比例()3、小华做了10道题,做完的题和没做的题不成比例()4、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三、化简比:0.13:3.92/7:6/2875/25四、求比值:3.6:0.122/7:1/30.65:3/5五、解比例:3/4:x=5/6:2/34.5:x=0.6:12六、解决问题1、学校校长室用方砖铺地,用8dm²的方砖铺需300块,如果改用10dm²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2、500克蜂蜜里含有175克葡萄糖,照这样计算,2吨蜂蜜里含有多少吨葡萄糖?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学思考(一)教 学目 的1、使学生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决解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教学(例5)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1)学生根据题意,画图连线(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点的个数与连线条数的关系②小组交流③汇报思维的过程与结果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④你有什么发现?⑤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2、教学(例6)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1)说一说你的思路(2)小组合作,画示意图说明各种选择(3)汇报,师生共同完成第一步: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有3种选洗第二步:从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有2种选法第三步:把第一步的3种选法和第二步的2种选法进行分配所以,选择的方案共有6种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4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学思考(二)教 学目 的1、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2、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教学例6: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1、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2、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1)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2)如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的(3)出示表格如下:ABCDEF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引导提问:(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D同班或E同班)(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可以判断:B只可能和F同班,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八的5~7题1、小组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指导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数学思考(三)教 学目 的使学生会用数学思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重 点难 点关 键: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填空1、按规律填数:(1)1、2、4、7、11、()、()、……(2)2、4、8、14、22、()、44、58、……(3)1、4、7、10、()、16、19、()、25、28、……(4)1、1、2、3、5、8、()、21、……(5)96、()、24、12、6、3、……2、有3件上衣和4条裤子,共有()种不同的穿法3、用7、3、9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为(),八边形的内角和为()。二、解决问题1、9根胡萝卜换3个大萝卜,12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8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2、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时大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3、我感冒了,吃完药后要赶快体息:找杯子倒开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7分钟找感冒药1分钟量体温5分钟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4、从李村到张村一共设有22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李村到张村大约有多远?5、学校楼前摆放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放10盆花,最外层摆了多少盆花?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线:(1)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2)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3)说一说,填一填端点个数是否可以延长是否可以变量直线射线线段(4)复习垂线,平行线①画一画:分别画一组垂线,平行线②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想一想:a:什么是距离?b: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2、角(1)复习角的意义①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②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2)复习角的大小①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3)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九的1、2题三、全课总结: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有哪几种角?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熟练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指名说说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1)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边角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结合表格中的特点,让学生讨论a: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b: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3)说一说圆有什么特点2、周长与面积(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2)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举例说明(3)分别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简要描述有关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1)学生独立计算(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2、完成练习十九的3~9题三、全课总结: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周长的公式说一说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统一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三)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2、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立体图形的特点(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2)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3)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棱,顶点等方面来描述其特点(5)教师提供表格,帮助整理面棱顶点圆柱圆锥底面侧面高(6)结合表中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2、观察立体图形(1)出示立体图形(略)①提问: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②指名回答,教师画图配合说明(2)出示立体图形(略)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二、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1、12题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三、课堂小结: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四)教 学目 的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表面积(1)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体积:(1)什么是体积(2)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V=abh正方体:V=a圆柱:V=sh圆锥:V=1/3sh(3)说一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②圆柱与圆锥的联系a:说一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b:在等底等高时,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二、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1)说说解在题的方法(2)说说解答步骤2、完成课本练习十九中的10、13~17题(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2)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三、课堂总结:1、说说长方本,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及联系2、在计算物体体积时,注意单位的统一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综合练习教 学目 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公式解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表面积与体积的意义1、什么叫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并举例说明2、什么叫做立体图形的体积?并举例说明3、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出示下面三个图形,各请两位同学看下面图按要求写出公式,其他同学完成课本上练习,然后评定。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上面四个图形的体积公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统一公式,其他同学在书本上填体积公式。5、口算求积(1)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与宽都是5厘米,高是2分米,求这个容器的容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形石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1米,这个石柱所占的空间有多大?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②这里的“空间”指什么,结果是多少?(3)一个圆锥形铅锤高3厘米,底面直径2厘米,这个铅锤有多大?二、实际应用1、要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分米,高是3分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铁丝?2、将15.7毫升的溶液倒入内直径为2厘米的圆柱形玻璃管内,玻璃管内溶液的高是多少厘米?要求:请两名同学板演,其他同练,板演的同学应讲算理,最后再讲评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综合练习教 学目 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应用求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培养押象思维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填空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按边分类可分为()和()和不等边三角形。2、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过一点能画()条直线。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等边三角形内解都是()度5、圆的位置由()决定,圆的大小由()决定。6、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8厘米,它的边长为()厘米7、已知圆的周长为12.56cm²,它的面积为()cm²二、判断1、一条直线长20cm,它的一半长10cm()2、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关系()3、圆有一条对称轴,是它的直径()4、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选择1、等边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2、半圆有()条对称轴A、1B、2C、无数条3、()具有稳定性A正方形B三角形C平行四边形四、解决问题1、一座圆形蓄水池,周长是1253.6米,它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学校开运动会做小红旗,每面小红旗底是40cm,高是30cm,做100面这样的小红旗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红纸?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与变换教 学目 的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轴对称图形(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表?(3)画对称图形你能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吗?可以怎样画?(4)画对称图形①出示图形(略)②学生画出左图的对称图③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菜同评价2、平移与旋转(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略)(2)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A把图形A向左平移5格把图形A向下平称3格,再绕点0将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完成练习二十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与变换教 学目 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填空1、电梯移动属于(   ),大风车转动属于(   )2、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3、(   )三角形和(   )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4、(   )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5、正五角星有(   )条对称轴二、判断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对称轴(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3、钟面的指针从“12”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30度到“1”,旋转60度到“3”(   )二、把下面的图形按1:3缩小三、利用旋转画出一朵小花四、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图形与位置教 学目 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方向和路线(1)填写方向标(2)说一说①以教室为观察点,说一说学校周围各建筑物所处的方向。②举例说明,从学校出发到某一建筑物的路线③结合课文提供的地图,说一说a:从阳光小区到公园的路线b:从学校到邮局的路线④看图说线路a:从少年宫到车站的路线b:从车站到少年宫的路线2、确定位置(1)怎样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①明确方向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过程要求①数对(5、6)中,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②找出各个馆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③相互交流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的练习二十一的1、3、4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统计教 学目 的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收集数据,统计表(1)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2)指名回答:姓名、性别       身高、体重     兴趣爱好(3)调查表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种人个情况调查表姓名姓别身高/cm体重/kg最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最喜欢的图书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特长①填一填②用语言描述清楚还是表格记录清楚(4)统计表:为了帮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如:XX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其他人数2、统计图(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2)教学(例1)①认真观察例题中的图表,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②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③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二、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二的1~4题课后记127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概率教 学目 的1、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可能性的认识,掌握可能性的基础知识,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经历预测等实验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回顾与交流1、一定、可能、不可能下面哪些现象是一定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1)明天会下雨(2)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翔会创造110米栏记录(3)王明身高会达到14.5米(4)人每天都需要喝水(5)明年手机会大幅度降价(6)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有关系2、可能性的大小(1)出示转盘,提出问题:指针所停的区域有几种可能?是什么情况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指针停在什么区域的可能性小?为什么?(2)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3、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1)摸球游戏问题: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2)掷硬币问题:投掷硬币后,硬币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哪个大?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5~7题127 课后记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课 题有趣的平衡教 学目 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重 点难 点关 键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一、活动准备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长约1m)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个小孔并拴上绳子3、从中点开始每隔8cm做一个记号(或刻小槽)如图所示二、探索规律1、平衡(一)(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②展示: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2)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诗平衡?①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②展示: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3)你有什么体会?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右边的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点,刻度(距离)要相等2、平衡(二)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课后记127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肜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圆柱与圆锥2、比例3、整理和复习教学难点:1、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2、正确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及体积的推导过程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数:85课时课时安排:1、……………………………….………………3课时2、圆柱与圆锥…………………………………13课时3、比 例……………………………..………..18课时4、统 计…………………………………….….2课时5、数学广角……………………………….…….3课时6、整理和复习………………………………….46课时127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127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127 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一、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二、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127 ”学百家,树一宗”。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华,取去糟粕,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3、差异性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4、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5、可操作性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6、考虑变化性由于我们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常常有可能离开教案所预想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出现打乱教案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127 三、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1、课件的长度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大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包括一门完整的课程内容,可运行几十课时;小的只运行10-30分钟,也可能更少时间。2、多媒体课件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3、常用制作方式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是PPT(用office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由于它编辑、播放,各种操作简单易学,而且能够很方便地找到资源,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善和加工,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不高,并且多加钻研也可以有反复多彩的效果,能满足许多需要,因此广受欢迎。其他应用较广的还有Flash和Authorware以及几何画板(数学老师常用)等等4、课件制作的几个原则①教学性课件的应用必须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②可操作性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交互操作层次不应太多。③科学性课件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否则用课件还不如做实验,但课件永远不可以取代实验。④简约性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太多,避免对学生注意力产生干扰。注意动与静的对比,前景与背景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代叙述文字,过多的文字阅读容易使人疲劳。⑤艺术性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⑥信息量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⑦适度使用127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数学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导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不一定比教师与学生一起边推导边板书效果好;化学实验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有时就不如实际展示实验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理论问题、微观世界的活动、宏观世界的变化等,采用多媒体课件则有其明显的优势。写教案要几个步骤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二)讲授新课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三)巩固练习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3.需要多少时间?(四)归纳小结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2.需用多少时间?(五)作业安排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127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简单说,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同时要改变教案检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唯其如此,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倡导教案“留白”。所谓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127 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教材与培养目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必须准确、科学,教学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括导入语(由旧课导入新课)、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重点提问(互动环节)、课后思考(或作业),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二、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这一具体目标是一门课程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因而要做到每一课教案和全部课程目标体系上的有机统一。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使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技术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于其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应用的实践。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发理论,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科学规定教师一课时的备课工作量是2—3小时,一个高校教师每周课时量规定在十课时左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具体保证。127 五、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因此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六、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完善。一是因为初稿往往有顾此失彼之处;二是教材研究与教学实施常有灵感产生,出现新的闪光点及时补充进去;三是需要用新材料与新信息对教案进行补充;四是备课不是一次性劳动,一节课的备课也不是一次有效,过期作废,需要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角度补充不足;五是集中备课或教研组活动中从课程之间的衔接上或交叉中获得提示、补充。充实完善不是推翻重来,可以利用备注栏,也可以形成一页纸粘在一角,对照研读。七、教案以手写为主,条理清晰,字迹工整。教案撰写是创造性劳动,是对教师研究能力、写作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的有效训练,也是对教师书写水平、概括能力、材料组织等综合素质的反映,所以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手写教案对教师要求更高,更能真实检查教师备课质量、更具有可比性,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要写一手好字。出色的手写教案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鲜活样本。八、关于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的成果,对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改进和有益补充,但高职教育实践证明,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容量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展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电子课件的过度使用易于禁锢教师思维,限制了教师临场发挥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一、符合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是指教师要认真贯彻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大纲、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编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纲扣本、有科学性。二、加强创新性127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同时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要对别人的经验在思考的基础上消化、吸收,结合个人的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写出水平和个性。三、注意差异性由于每一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因此编写教案也就不可能有千人一面的固定模式,为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应过分强调要求整齐划一,在保证教案的基本常规不漏向外,具体的写法不宜多干预,要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如果领导对老师的教案要求整齐划一,统一模式,这表面上看来很规范,但在实际上束缚了老师的手脚,扼杀了创造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固定不变得,教师的教案就不能有统一的模式。四、讲究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尤其是要设计好开头、结尾,首位呼应,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效果,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都要经过设计,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多说,该什么时候说,用什么语调说等都应经过精心安排。五、强调操作性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一种方案,是施工的一种“图纸”他贵在使用,能操作。有的教师写的教案繁琐,上课时还得时不时地看教案,因此在基本观点都阐述不清楚,更谈不上旁征博引,开发学生智能了,因此写教案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该简则简,该繁则繁,好的教案文字很简练,但从中却能看出教师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有相当的深度,教学思路十分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有提示性。六、考虑变化性教学进度中常常出现离开教案所预见的情况,教师不能死抠教案而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动机,针对疑点积极引导。答案补充127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方案,这样,出现打乱教案的现象,也不会紧张,可以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如果我们的教案过于详细、完美,将在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形成束缚,剥夺了课堂教学生成的契机和充分拓展的空间,其教学效果未必理想。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眼睛里有学生”,就是指要根据学生和课堂不断变化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无论我们备课、写教案多么详细、充分,都无法穷尽课堂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情况,意外事件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最近,南安进修学校开展南安市2012年中学数学、地理、英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为使教师对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特找一些相关知识与案例范文)1.什么是教学案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2.教学案例的特征案例是一种写作的形式,那么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论文等形式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特点呢?(1)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127 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3、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4)结果127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5)评析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案例背景】这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这是一个活蹦乱跳的班级,这是一堂临时接到通知的公开课,这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老师,这是一群刚刚接手的学生。前天,教研组长临时通知我说今天要开一堂学校的公开课,并说要请摄像师随堂拍摄。完了,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太急了!按照教学计划,我这一堂课要上的应该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公开课倒是上过不少,但面对摄像机还是头一遭,学生们也是如此,并且时间这么急,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没办法了,只好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案例描述】课前,同学们纷纷走进多媒体教室,教室后面齐刷刷地坐着一排老师,一前一后摆着两台摄像机,这阵势真的是有点让人“毛骨耸然”,就连我这身经百战的老师都有点腿软。事实证明,这两名“大炮”还是相当有杀伤力的,原本活跃的班级在它们的“火力覆盖”下变得战战兢兢、鸦雀无声,这让我费了不少力气,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所以也浪费了不少时间。127 上课铃响了,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并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帮忙。这时,学生们满脸疑惑:老师竟然要我们帮忙?于是,我顺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国的风光;夏东海准备带上小雨、小雪到海南旅游。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请大家帮帮忙。用这几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角色来导入新课确实很不错,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纷纷给出了建议,从而打破了刚才的恐惧心理。其实这个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答案,只不过想调动一下气氛并给学生建立“南北温差大”的初步印象。接下来好戏开场:我模仿电视节目创设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猜猜看”并进行了抢答,用大屏幕打出几幅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猜这是我国的北方或南方,具体是什么地点?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起来,最终,学生们猜出了哈尔滨和海南三亚,这时我顺便也引导学生复习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巩固了旧知识也初步认识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特点。“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几幅图是真的吗?我们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呢?”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于是,我请同学们打开了“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了本图的图例,接着要求学生讨论几个问题:(1)分别读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的气温值。(2)找出1月0℃等温线的位置并用彩笔描出。(3)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经过了各组的讨论之后,我每个小组各抽出一名同学来读出上面4个城市的气温并按照南到北的顺序把这4个城市的气温写在黑板上,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论:随着纬度的不断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接着,我又请了一名学生上台指出了1月0℃等温线的位置,并说出这条线最弯曲的部分在哪里,学生调用了上节课的知识指出最弯曲的部分在横断山区,从而复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最后,我请一名学生上台计算出了海口和漠河的温差是44℃。经过一步步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了学生阅读“气温分布图”的能力并最终得出:“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的结论,从而也验证了上个环节中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且知道了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又要求学生阅读了“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并和“1月平均气温图”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得出了:“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得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原因是地势太高造成的。127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现在能不能初步知道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在哪里呢?”这时,有学生说冬季最冷地方在黑龙江,夏季最热的地方在海南。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我引导学生们齐读了书本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同时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地方一一在地图上标出,并且与学生们探讨了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之所以出现在吐鲁番的原因。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一个区,到底是哪些呢,大家看一看书本的地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在学生们看图的时候,我很快在黑板上画出了中国轮廓图,说实话这幅板图一直都让我引以自豪也是学生们佩服我的一个地方。接下来,我请了一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填出了这几个温度带的名称,至此,学生们对本图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们认识了这几个温度带在位置排列上的规律,巩固了知识。这时,我又卖了一个关子:唉,这幅图上有几条分界线我们似曾相识!于是,我又请了几名学生在我的轮廓图上分别标出了:北回归线、1月0℃等温线、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至此,学生们深刻地认识了温度带的划分与旧知识的关联。在画线的时候有个学生用一条直线表示了北回归线,我马上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纠正,这时同学们都意识到北回归线应该用虚线来表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作图能力。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所处的是哪个温度带?学生马上答出是亚热带。接着我又分别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几个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名称。至此,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这一幅地图已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并且也很好地复习了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不同的温度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老师则在大屏幕上打出了不同形式的建筑、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水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得出答案。至此,本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们通过读图、画图、讨论、计算等方法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抢答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随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抢答的过程中,一位平时被学生们称为“傻子”的同学表现十分积极,所以我又引导学生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可以看得出这位学生满脸的欢喜,我想,学生的自信比什么都重要!【案例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127 1、学习生活化的地理,挖掘生活素材,把枯燥的地理知识融入其中。本课中,“大家帮帮忙”和“猜猜看”这两个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空前活跃。我想,难怪新课程要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一些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培养良好的地理观。2、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就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3、学生的读图和作图能力要用心去培养。新课程倡导“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读图和作图以及应用知识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能力,所以值得我们用心去培养。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重视地图教学,帮助每位学生不仅学会读图与析图而且用好地图,用活地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与能力,这既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又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4、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和激发。“傻子”在抢答中的表现让我动容,值得我们去关爱和保护。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常说“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想,这就是了。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他将有无穷的力量去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印度》教学案例及分析一、案例背景:七年级地理下册学习的是区域地理,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初步具备读图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能力和具备从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案例主题:127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三节是《文明古国—印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我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等方面的教学中,事先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以地理“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用地理“导学案”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地理课堂更高效。三、案例过程:片段一师:我们已经学了亚洲、日本和东南亚,学会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那印度在哪里呢?请大家看地理导学(教师事先设计与准备并在课前分发)展示学习任务一:认真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1)印度的地理位置a.半球位置: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半球。b.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纬)线从其中部穿过,所以大部分属于带。c.海陆位置:位于洲南部、南临洋、东临湾、西临海。(2)找出邻国位置东北部与、国家相邻,西北邻国,东邻国、国。南与岛国隔海相望。我让前后桌四个同学进行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相关内容。话刚一落下,全班同学就讨论开了。而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我请两三个学生上讲台利用相关地图对学习任务一中的每一个该掌握的知识进行说明,并让其他同学充当评委进行评价。最后我总结“不管学习哪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重点都是找出重要的纬线和周围的海洋与相邻的国家。”片断二师:先与学生共同复习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并抛出问题“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描述地形的特点与地形的分布特点?”127 这一问题一抛出,全班沉默了,我看到这一情况,鼓励大家说到“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如若真的无从下手的话,请先完成地理导学中的学习任务二并进行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更有效率,答案也更准确,更规范。”展示学习任务二:读图7.34“印度的地形”,完成下面任务(1)查找并标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2)总结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印度北部为山脉,中部为平原,南部是面积广大的高原。印度的地形特点是地形类型以、地形为主,大部分地区地势。听到这话,全班又讨论开了,我又一次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我发现,这一次学生的讨论更激烈也更投入,似乎都想着尽快地把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很快就有了结论,我请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指着图进行回答“首先应该看图例,确定哪种颜色表示的海拔高度,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平原用绿色来表示;地形分布特点通常描述为哪个方位有什么样的地形类型,地形的特点则通常描述为‘地形以什么类型为主’”然而我发现该学生在指图的时候,不管是山脉,还是平原高原都只是指着某一点来进行说明。为此,我首先肯定了该生的回答并指着地图补充到“山脉在地形图上是用线来表示,而高原平原是用面来表示。四、教学反思:这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两个普通的案例,却始终围绕着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进行的。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的,达到预期效果显著,实现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最大化。具体体现在:(一)“地理导学案”的应用让学生易学。在导学案中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环节,而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的目标来进行,设计的问题也比较有讲究,既让学生容易理解,又突出了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真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7 1、导学案的设计突出“地图和图表”。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牵涉到某个地理事实、地点或者地区,无论其大小,应该在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图中。通过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所以,教师事先进行地理导学案设计,设计时始终坚持“以图导学”的原则,比如“请大家观察图7.31、7.34,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在课堂教学中也始终要求学生一定要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来学习,在进行总结的时候也总是围绕着地图来进行,将读地图、用地图贯穿在地理课堂的始终,紧扣学科特点。2、导学案的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事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层次安排成员,即基础好与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差的相互搭配。设计地理导学案时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并注意分层次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毫无目的。教学中以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小组间的互动,让学生以“主人”的角色融入到课堂中,学生乐学课堂也更高效。(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学“我巡视整个教室,悄悄地走到学生小组中,倾学生的讨论并适时地给予指导”、“鼓励大家说到“同学们,请先别着急,再想想”等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和谐,学生在参与讨论时更投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而是置身于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起平等交流的桥梁,使学生真正投身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异同一、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教案则是指导教学的一个更具体的事实。1、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2、计划性:它们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师都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3、程序相同:对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过程的方式、课型、方法、教具、时间等。二、教案和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一)定义上的不同127 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教案:又叫课时计划。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体现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教案是体现了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则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要研究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教学设计是要换位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三)指导思想的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很多学生缺乏创造力、思维不活跃、模仿能力强,不能体现现在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快乐,教师只是教学组织者、促进者,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完成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而且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投入本学科学习的兴趣。(四)元素的含义不同。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的类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课堂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学习者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下面对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对应元素进行分析。(1127 )目的与目标。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不便于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并要求用可操作的行为词进行描述。(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所针对的对象。(3)教具的使用与媒体设计。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课堂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4)教学评价。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评价体现的不明显;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作出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学设计——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行为目标、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教案——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表格式、描述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体现怎么设计。一、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1、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2127 、计划性:它们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师都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3、程序相同:对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过程的方式、课型、方法、教具、时间等。二、区别1、教案和教学设计上存在不同: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智力等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所以两者的设计上刚好相反。教案一般多半以教材、教参为主,而教学设计把教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不但使学生学会所要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2127 、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很多学生缺乏创造力、思维不活跃、模仿能力强,不能体现现在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快乐,教师只是教学组织者、促进者,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完成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而且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投入本学科学习的兴趣。3.元素的含义不同。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的类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课堂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学习者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七个元素。下面对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对应元素进行分析。(1)目的与目标。教案中称之为教学目的,多来源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不便于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可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并要求用可操作的行为词进行描述。(2)重难点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教案中的重难点分析主要由教学大纲指出,是教师上课讲解的主要内容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学习者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分析得到的重点和难点常常是媒体设计所针对的对象。(3)教具的使用与媒体设计。教案中的教具使用比较简单,多为模型、挂图等公开发行的教具,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课堂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媒体的选用和使用,而且注意使用时的最佳作用和最佳时机,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127 (4)教学评价。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评价体现的不明显;课堂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作出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写教案简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后记写教案详案书写过程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方法 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一)导入新课  1.温故而知新,提问复习上节内容  2.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127   3.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4.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教案实例  (二)讲授新课(备课中需详细写明)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九。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后记说明:备课环节中需注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怎么写?一、课前系统部分(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127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能力:A.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B.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B.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27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五)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六)教学用具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部分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部分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反思的主要内容有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如何写教学案例127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五、教学案例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  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4.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定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作用:案例性事件在教师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从清晨跨进校门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件或事例完全可能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把事件转变为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其作用其体表现为:①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研究(写作)可能促使老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研究(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④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  特征:①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②疑难性——案例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③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④浓缩性——案例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⑤启发性——案例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区分: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127 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教育叙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研究统计,在老师反思的叙事研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有:读书感想、社会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宏观教育、现实生活、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而教学案例所叙述的故事主要应定位在教学研究上,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技能等,其案例问题则集中在教学、教学法、认知水平、情感与态度、教学背景等方面。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及要求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要求】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2、本节教学内容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3、确定重点和难点。4、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2.学情分析【要求】1、针对施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学生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及学生已有经验对学习的帮助和干扰分析。2、学生非智力因素分析。如学习态度、兴趣、学习习惯等。3.教法分析【要求】1、针对学情采取何种教学方法2、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达到高效。127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既要体现课程标准,又要贴近学生实际。1.力求全面,充分体现课程目标理念。2.有针对性,具体、可操作,可观测,有效,可实施。3.注意课时目标与终极目标之间的关系。4.目标描述要科学,尽可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主体、行为、条件、标准,尤其是主体、行为、条件)。5.表述时可按下列两种方式:融合式:将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描述,1、2、3、……分类式:按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别描述。三.教学媒体【要求】1.实验媒体:实验器材、药品及分组实验准备。2.多媒体:指出具体音、视频材料。3.学案:作为重要教学媒体,要注重生成性,明确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方式及评价。详细学案以附录展示。四.设计思路【要求】1.简要阐明教学设计的整体设想,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127 2.围绕教学目标,阐明达成目标的途径、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策略,如:如何突破重、难点,强化学生过手的具体思考等。3.注重创新,对原教学中的问题有教改意义上的突破。五.教学过程【要求】紧扣教学目标的实现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各环节之间呈现逻辑关系。环节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与目标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时间分配基本合理。着重以下设计:1.情境创设。力求真实、生动而又富有启迪性,充分发挥情境的功能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注意情景创设的多样性,如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实物、图片、模型和音像资料等。2.学生活动设计。针对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对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小组合作、自学等)、方法(探究、讨论、实验等)、手段(利用学案、实验等)及结果作出较为具体的预测、规划及描述。可观测,有实效性,能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3.教学评价设计。包括课内及课外两部分。课内评价着重于目标达成度的诊断与检测,注重其对应目标的训练价值,强化学生过手,包括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矫正、强化及诊断。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与可观测性,着重驱动性任务设计,如完成学案、定时检测、目标检测等。课外评价要适度控制训练量,突出基础,进一步强化过手。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适当的探究性、开放性习题。六.板书设计【要求】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性和生成性,着重体现探究环节和学生的思维过程。见附录。七.教学反思127 【要求】在施教以后,运用新课程理念,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1.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目标是否恰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方法、媒体选择及应用是否恰当,教学组织形式是否有效等。2.是否有教改意义上的突破。3.根据施教中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注:在相应的部分要有“设计意图”。■说明: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区别,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将二者混淆。①脉络要“准”——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②目标要“明”——是教学设计的“方向”;③立意要“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④构思要“巧”——是教学设计的“翅膀”;⑤方法要“活”——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⑥练习要“精”——是教学设计的“综结点”。127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叙事性作品爱迪生救妈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溜、斥、屈、堂、恍、悟”6个生字;能正确、端正地书写“斥责、夸奖”;理解“一溜烟、斥责、委屈、恍然大悟、夸奖”等词的意思。2.围绕课文第4、5自然段,在朗读中品味爱迪生救妈妈的好主意。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有爱动脑、勤动手的意识。4.完成《课堂作业本》两个词语的书写和第3、5题。【教学重、难点】认写生字新词,在朗读中品味爱迪生救妈妈的好主意。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并通过朗读领会爱迪生的聪明:爱动脑,勤动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课堂作业本。【教学预设】(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孩子们,通过刚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聪明的孩子,他叫——爱迪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一齐读课题——30.爱迪生救妈妈1、复习词语。(发明家动脑筋好主意检查急性阑尾炎来不及决定油灯团团转)2、概括段意。能否请这些词语帮帮忙,说说课文1—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书写词语。(二)教学第四自然段,感悟好主意,研究故事经过过渡: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串联词语,把1-3自然段的意思说清楚了,把事情的起因弄明白了。那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呢?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爱迪生救妈妈?请大声地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找找爱迪生是怎么救妈妈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1、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好主意。(课件出示)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①随学生回答正音:一溜烟、奔出、明晃晃、亮堂。②爱迪生这个主意好在哪儿?能不能从句子中的一些词语里找到答案。教学关注点:明晃晃的大镜子、好几个、每个人、镜子聚光(板书:太暗——镜子聚光——亮堂)③想不想看看爱迪生的好主意?(动画展示)④齐读爱迪生的好主意。过渡:可是,面对爱迪生这样的好主意,爸爸一开始是什么态度?2、通过朗读,体会当时情景。127 (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①教学“斥责”。②爸爸为什么要斥责爱迪生?读句子。③面对爸爸的大声斥责,爱迪生心里很(委屈)(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④指导读句子。分角色读句子。过渡:尽管觉得委屈,爱迪生还是迅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此时,爸爸已经——(恍然大悟)3、结合插图,学习“恍然大悟”。(课件出示)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①看看这两个字“恍”、“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最简单的办法怎么记住这两个字。你觉得“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②出示课文插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已经恍然大悟了?④孩子们,你觉得爸爸悟出了点什么呢?能不能用上这节课学过的一些好词来说说?(课件出示)一溜烟、明晃晃、斥责、胡闹、委屈、亮堂爸爸摸摸脑袋,看着站在油灯旁的小爱迪生,恍然大悟地说:“。”过渡:爱迪生的方法真棒!爸爸听明白了,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们一起替医生夸夸聪明的爱迪生吧!(三)教学第五自然段,揭晓故事结果(课件出示)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①谁能能够加上动作,加上表情,来夸夸爱迪生呀!②故事的结果如何?(板书:手术成功或者得救)(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孩子们,学到这里你知道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吗?(板书:聪明、善动脑、勤动手)(五)生字书写、课堂作业1、书写生字新词“夸奖”、“斥责”2、完成课堂作业本剩下的第3、5题。自然之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写7个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若无其事”等新词。·借助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细读“救幼龟”语段,讨论人们不同的态度,分析人们“救”与“不救”的原因,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体会关键词在文章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27 【教学预设】(课前谈话)(厄瓜多尔、加拉巴哥岛、西班牙、大海龟-巨龟之岛)1.你知道关于太平洋绿龟的哪些信息?(资料一)太平洋绿龟名片名称:太平洋绿龟,又名绿海龟产地:多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食性:以鱼类、海藻等为食天敌:蛇、沙蟹、食肉鸟等繁殖:岛上产卵—筑巢孵化—幼龟归海——海中成长2.了解幼龟归海的危险:(资料二:课文第二自然段)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3.认知几种食肉鸟:嘲鸫、海鸥、鲣鸟。一、正音,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初步了解题目意思。组词;知道“道”的多种意义;初步对课题释义。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我们摘录了课文中写太平洋绿龟、食肉鸟和人们表现的词语,读词正音。(出示1)探、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鱼贯而出、(出示2)啄、企图、颓丧、饱餐一顿、响彻云霄(出示3)若无其事、愚不可及、气喘吁吁说说需要引起自己注意或要提醒大家的字词。3.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想一想,人们与绿海龟、食肉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预设学法:尝试说——看图表选择“关键词”说——同桌练说二、细读“救幼龟”语段,感受自然现象的复杂性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救幼龟”的语段,也就是课文的第3、4两个自然段,来看看人们当时为什么要救。读了课文,我发现当时对于要不要救这只幼龟,人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哪些人打算救?谁不打算救?板块一:“救,还是不救?”【救】哪些句子写了“我与同伴”的态度是打算救。·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关注点:紧张、焦急、“你得想想办法啊!”等)·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关注点:不能见死不救、一片、呼喊等)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不能见死不救!”127 “不能见死不救!”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呼喊。【不救】哪些句子写了向导的态度是不救。1.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关注点:若无其事、“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2.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板块二:“为什么要救,为什么不救?”1.说说人们这么做的理由,用“因为……所以……”作答。①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②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④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⑤下文中的后果……2.聚焦一幕,说说“我和同伴”为什么要救那只幼龟?而向导不打算救幼龟?(“救”的关注点:企图、拉、啄)(“不救”的关注点:侦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探)3.出示“自创一幕”:我看见一只幼龟爬出来巢穴,一只嘲鸫飞来啄它。他们让向导去救幼龟,向导抱起小龟走向大海。为什么课文中要把这一幕写得这么详细?4.读第3、4自然段。三、存疑进入下文学习,探讨“自然之道”的内涵出示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细节描写中寻找答案,在下节课继续探讨四、课堂作业《课堂作业本》第9课第五题。最后一小题改为:★(4)我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板书:9.自然之道?救人们————幼龟害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6个生字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127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举世闻名、不可估量”等词句。2.品读重点词句,学习概括4具体相结合表现昔日圆明园建筑辉煌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迀移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形成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以读促悟,学习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表现昔日圆明园建筑辉煌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迁移运用;以悟促诵,诵读重点段落,积累语言•【教学难点】通过重点句段的品读,学习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表现昔曰圆明园建筑辉煌的方法,并在实践中迁移运用。【课前准备】教本教案、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解说毁灭,策应“辉煌”(―)解说“毁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圆明园的毁灭。(二)检査预习。二、厘清篇章,聚焦“辉煌”(一)厘清脉络:轻声、快速地读课文一遍,想一想课文写、7些什么?(二)关注中心,聚焦“辉煌”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三、研读文本,感悟“辉煌”(一)自读自悟,联系词句感“辉煌”提出自学要求: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默读课文_、3、4自然段,想一想从哪儿我们读懂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圈一圈词语,画一画句子,简单地写一写紕注^要是有不懂的,还可以在边上打个小问号。,(二)交流分享一联系表达悟“辉煌”第一板块:布局之“辉煌,·图文结含,边读边牾,感布局之“辉煌”预设:众星拱月2.回顾中心,感悟“辉煌”。第二板块:建筑之“辉煌”i.结合圈画,自谈读书所感。预设1:建筑多预设2:建筑美,2.以读促悟,领略建筑之“辉煌”。(1)师生合作读,感受风格迥异之“辉煌’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2)生生比较读,感受风格迥异之“辉煌”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127 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遂有西洋景观。(3)师生整合读;感受集大成之“辉煌”。①自由悟读“建筑之风格迥异”②自由体悟“感受之如梦如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鲍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3.以悟促诵,积累语言(1)熟读成诵(2)回看“辉煌^第三板块:文物之“辉煌”·结合图画,自谈读书所感预设1•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预设2.上自下至(二)图文欣赏,读写联动,迁移写法。1.组图欣赏,演绎文物之辉煌2.读写结合,演绎文物之辉煌作者用一句话写尽了2000多年的历史,2000多年的文物。接下来,让我们学着第三段的样子来写写我们眼中的圆明园文物吧。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中,有的,也有的;有的,也有的。漫步园内,。2.回看“辉煌”。第四板块:回顾与存疑(机动)(一)回顾:结合“所学”看“辉煌”(二)存疑:结合“毁灭”看“辉煌”四、延伸学习,再赏“辉煌”(一)抄写本课生字新词。(二)课后欣赏大型文化史诗电影《圆明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板书设计】布局圆明园的毁灭建筑举世闻名文物2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课文中生字新词。2.结合资料整理,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文化及精神内涵,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及文章表达特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昔日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学127 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昔日圆明园毁灭的过程。结合资料整理,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文化及精靖内涵,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及文章表达特色。【教学难点】结合资料整理,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文化及精神内涵,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及文章表达特色。【教学过程】(一)巩固练习:听写本课生字新词。(二)言意交融:研读第5自然段,感受“毁灭”之痛。1.聚焦文字,拓展想象,议“毁灭”预设:“统统”掠走、“任意”毁坏等2.视频冲击,直视历史,观“毁灭”3.感情朗读,再现画面,感^毁灭”4.联系阅读,破碎辉煌,痛“毁灭”圆明园中,没有了——圆明园中,没有了——圆明园中,没有了——(三)资料整合: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文化及精神内涵。1.小组活动:“圆明园文物流失知多少”2.集体思考:“圆明园是否该重建”3.结论:历史不可复制(四)体会表达:联系“毁灭,,看“辉煌”1.理解语句含义:圆明园的毁灭,永远是一种无法估算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袓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及文章表达特色(四)推荐阅读《昔日的夏宫——画明园》、《圆明园流散文物》等。四上《长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崇、峻”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崇、旋“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看图、学文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学习作者有序介绍景物的写作方法。127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课前谈话:孩子们,去过长城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直入课题1、是呀,很多人到过长城,登上过长城,并咏叹过长城。出示:咱们的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美国总统曾说:长城是一个奇迹。英国首相登上长城后曾说: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2、这么多名人志士都留下了感叹,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长城。看老师写,齐读课题·初读感知·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82页,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的地方停下来,好好地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了。·交流反馈:同学们,课文中哪些词是比较难读或者是难写,你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出现——堡垒、气魄雄伟、打仗、智慧、凝结、屯兵范写——堡垒:看老师写,你发现了什么?猜猜他的意思!提醒字形:打仗:孩子们,古时候上战场的都是男子汉大丈夫,所以仗是单立人旁边一个大丈夫的丈慧:写的时候要注意了,下面的横山不要出头。凝结:凝是两点睡,凝结是集聚在一起的意思,所以结是结合的结屯兵:屯是聚集的意思,那么屯兵就是——聚集粮食就是——屯粮开火车读——齐读(读好一个,拿掉一个)小结:同学们很会发现,很会学习·学习课文一、二两段我们走进课文,好好地感受长城·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谁能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争取把它读正确。(正音)(如有困难,把词卡拿出来再请学生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城的长的①一万三千多里老师:孩子们,我还真说不出来这到底有多长,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来说明它的长吗?学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感受长:(出示地图)孩子们,嘉峪关在我国的甘肃省,山海关在我国的河北省,你看,他历经了“河北、辽宁、北京、内蒙古、山东、陕西、河南、宁夏、新疆、甘肃“11个省市。(孩子们,在位居世界第三的960127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长城居然横穿我国东西,长吧?)②第一句——还有从其他地方感受到长城的长吗?刚才那句话用数字写出了长城的“长”,这一句话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吗?预设一(一)都是蜿蜒盘旋的写词(我们把“旋”写正确了,伸出手指,跟我写)说意思,看来他们的形状很像。孩子们,长城在哪儿蜿蜒盘旋?板贴崇山峻岭(板书)崇山峻岭四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样的山?长城就修在崇山峻岭之上,有气势吧!小结:谁来读读这一段,读出这种雄伟、壮观的气势。(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预设二都很长②、都很有气势能说说你的理由吗?长城建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教学“崇山峻岭”A板书(板贴“崇山峻岭”——看我写:注意崇字的写法,上面是个“山”,下面表示的是崇的声旁,是一个宗)B崇山峻岭是什么意思?对,它指的就是高而险峻的山。“崇”在这就是高的意思D蜿蜒盘旋长城就修在崇山峻岭之上,有气势吧!你们看,(出示课件)顺着山势,长城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板贴蜿蜒盘,这会儿,我们要把“旋”写正确了,跟我写!)小结: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来读读这一段,读出这种雄伟、壮观的气势。(指名读——小组读——齐读)(二)教学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1、你看,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和具体的数字写出了长城的长,这是我们远望长城的所见,当我们走近长城,拾级而上,我们脚踏着数不清的城砖,扶着块块条石,看见了两侧的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还有那间隔不远的座座城台(随机出现)2、孩子们,能把它们读正确吗?正音开列小火车——难读的再多读几遍——齐读3、课文第二自然段就写了作者此刻的所见,请你大声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27 高大坚固①、你是从课文的哪些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A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B这条石有多重?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A你感受到了什么?城墙很宽,B比较句型。是呀,城墙很宽,那我这样写不就可以了吗?出示两句话你更喜欢那句话。为什么?小结:用我们熟识的事物来举例子,让我们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到了长城有多宽。C孩子们,真了不起啊,在这崇山峻岭之间居然能建筑起这么宽的长城。而且我查过资料,城墙的厚度达到了6米多,即使敌人用大炮轰过来,也轰不倒。这一切足以证明他的——坚固)D指名读——谁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来。E齐读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A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高大坚固?C垛子有两米多高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堡垒是很坚固的,说城台是屯兵的堡垒,可见他的坚固了。设计巧妙A除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以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看看它的设计城台——传递信息,既能在那设下伏兵,又能攻击敌人垛子、射口——两米多高,能掩护自己瞭望口——监视敌情,同时掩护自己4、这就是雄伟的长城,这就是智慧的长城,让我们用朗读来赞叹长城——齐读5、学习作者的有序描写(回到整幅图),当我们走上长城以后,看到的这些景物是杂乱的,作者是怎么有序地介绍的呢?先写长城顶上,再写两侧,最后写间隔着出现的城台,使长城很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看来有序地描写的确非常赞!·总结悬疑这就是作者在长城上的所见,接下去作者又会写些什么了呢?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来学习127 五、作业——课堂作业本1、2、4五上《桂花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2.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体会思乡情。3.理解文中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乡情”。【教学过程】一.欣赏桂花,谈话导入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花?每当中秋节前后,就是桂花盛开的季节。那你喜欢桂花吗?能说说理由吗?前段时间,我们学校里也开满了桂花,整个校园沉浸在花香里。2.那你听说过桂花雨吗?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这场奇妙的雨——《桂花雨》板书。3.齐读课题。试提疑问。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请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作者为什么也喜欢桂花。2.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A.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B.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3127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三.透过花香,体悟思乡1.桂花扑鼻的香气确实令人难忘,除此之外呢?还有什么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呢?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2.这段话让我们也见识了桂花雨,这里的桂花除了“香”,还有什么?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6.摇桂花的快乐也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作者的父亲曾经用诗句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份乐,这份喜。请你读读这首诗:(指名读。)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7.伴随着年龄的成长,作者不得不离开家乡到杭州去读中学了。(学习第七自然段)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现在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了吗?师: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珍爱的。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师小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8.整体朗读课文,再次感受桂花雨。9.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127 四.拓展延伸,爱上阅读1.作者琦君在她的许多作品中记叙了童年故乡的人和事。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有这样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从段话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爱家乡、重视感情)2.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都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的。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鲁迅的《朝花夕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五下《“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文本透视】“凤辣子”就是王熙凤,她是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的一个主要人物。作家曹雪芹呕尽心血,用了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王熙凤就是其中的一个。本片段节选自第三回,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时的情景,与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这一见面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地位显耀、泼辣能干、能说会道、善察言观色、颇有心机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2.研读课文内容,能结合具体环境、身份角色、言谈举止,来体会“王熙凤”这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流程】一、揭题释题,初识凤姐1.自读课题,谈谈收获。2.理清关系,初解“辣子”。贾母贾赦贾政贾敏(林如海)贾琏(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127 【设计意图】通过对题目“凤辣子”的第一印象之交流,初步认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再进行贾府人际关系的梳理,这一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对整个故事情节发展是一个前提的补充和历史背景的补白,很有必要,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性格。二、细读文本,走近凤姐1.初读课文,感知形象。自由朗读,读通顺,读正确。关注打扮,感知形象的高贵。略读语段: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2.再读课文,交流印象。(1)未见凤姐,聚焦“放诞”。快速默读全文,思考:你觉得王熙凤还是一个怎样的人?研读语段: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聚焦:敛声屏气放诞无礼(2)初见凤姐,透析“热情”。交流:还从其他言行中读到不同的性格特点吗?研读语段: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层层深入,读懂“热情”背后的用意。(3)揣摩心理,提升认识。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王熙凤在讨好贾母?研读语段: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交流练笔,促进性格感悟:……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127 这熙凤听了,心想:。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设计意图】研读文本分三步走,首先初读外貌,感知“凤辣子”形象的高贵华丽,为理解性格特征奠定基础;其次聚焦语言,感受“凤辣子”性格的放诞虚伪;最后补白心理,感悟“凤辣子”行为的刻意讨好。通过研读的步步深入,学生从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方面对凤姐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步明白“凤辣子”性格的形成有先天原因,也有后天环境的因素。三、拓展文本,知悉凤姐1.观看视频《初见黛玉》2.概括印象故事发生到这里戛然而止,但凤辣子复杂的人物性格却从此走进了我们的心里。如果说唱歌好的是音乐家,写书法好的是书法家,那么王熙凤又会是什么家呢?请你为王熙凤的印象题写几句。3.推介名著经典就得这样细细读,慢慢品,要更全面认识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得看《红楼梦》,也许你又会有新的认识。小说五下《桥》【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性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的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质疑课题,新课导入1.出示课题——《桥》,思考:看了课文题目,大家会有什么问题?2.学生质疑,教师归纳。3.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究竟是一场怎样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就为接下来的读课文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二)初读课文,自学反馈127 1.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写准字形,不会读、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2.自学反馈,注重基础。(1)检查生字:A读,抽查;B写,学生选择书写,互相检查、提醒;(2)检查词语:A出示读写词语;B重点反馈,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的区别;C句子中“奔”的读音;(3)概括内容:A学生自由概括,教师适当点拨;B出示提示,给予方法,六要素概括法;C学生胡说。【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三)再读课文,感悟形象1.明确再读要求,再读课文。(1)边读边写批注:A教师示范,B学生学习;(2)读完简写感受: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体会到了……2.汇报交流感受,感悟形象。(1)汇报读书感受,师生研读体会(2)感悟形象。板块一:洪水、木桥1.找一句:初读,说感受;再读,读出感受;2.再找:寻规律,悟写法;(1)学生划找,教师出示;(2)对比发现,寻找规律;(3)体会好处,领悟写法;3.再悟:明意图,思考:为什么要写洪水、木桥?(突出老汉临危不惧的品质)板块二:百姓·划找:初读,说感受;再读,读出感受;2.扩展学习:百姓状态的变化(1)学生划找,教师出示;(2)对比发现,有何变化;(3)体会原因,谁的作用;(4)课文理解,他像一座山。3.再悟:写百姓是为了什么?(突出万事民为先、受人爱戴的品质)板块三:党员1.划找:初读,辨析,老汉冷不冷酷?党员应该是怎样的?2.角色体验:你听到喊声会如何应对?3.进行对比,领悟:说话简短、有力、掷地有声。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块四:儿子1.划找:初读,明确身份,找依据;2.辨析:儿子是不是党员?(用文中的词句佐证)3.品读:老汉如何对待儿子?(严格要求、爱子情深)127 4.再悟:为何要写儿子?板块五:自己1.划找:初读,说感受;2.小结:你们觉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再结合理解“拥戴”一词含义。【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四)修改文章,比较阅读1.找区别:有何差异?2.讨论:你认为哪个更好?【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能较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写作。】(五)总结全文,释疑课题1.这是一座什么桥?学生填空。2.讨论:为何以桥为题?3.这座桥包含了老汉的许多信念。【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散文:三下《和时间赛跑》一、教学目标:1.认识“忧、哀”等6个生字。会写“赛、疼”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1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警句。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三、教学准备: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四、课时安排:两课时127 第一课时一、“时间”猜谜,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谁先猜到:“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生字?学会6个二类生字,13个一类生字,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师:既然我们同生字交上了朋友,那么同学们读课文一定也没有问题了,谁来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生读课文)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三、围绕“心情”,学习课文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外祖母去世我的心情怎样?结合文中的词句说出你和理解?并试着有感情朗读1、2自然节。学生默读后汇报:可能会说作者的心情是忧伤、痛苦、悲愤、悲哀①祖母生前疼爱,所以我忧伤。②在操场上一圈一圈的跑,扑在草坪上痛哭。那么大家能把作者这种悲愤心情读出来吧!学生齐读1、2节小结:作者之所以这么悲伤是因为父母们告诉他,“你的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板书:悲伤)适时出示重点句:“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有一天还会醒来,不如对我实说:“你的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当时,我对此并不理解,(生读第3段),到底是什么永远回不来了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四、书写作业1、把课文的生字写一写。指导书写:赛、忧(别多写撇)、穷和究的分别。2、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3、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第二课时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是啊,时间一去不复返。通过我们对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因为外祖母的去世而痛苦忧伤。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27 二、品读课文,感受“时间一去不复返”(一)学习4—7自然段1、同学们,爸爸的那句话就是?  生齐读第四段。师:爸爸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说到了哪些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学生默读,标画,汇报)生: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生: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生:有一天,你会长大,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会回来了。师:你们刚才找到了三句话,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到底是什么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呢?生:昨天、爸爸的童年还有外祖母。师:那么当时的作者“我”明白爸爸说的话吗?(不明白,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2、他就是带着这个谜,在这种可怕的不是滋味的心情当中生活着观察着体验着。你说,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学生找句子研读:(1)品读“苦涩”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生谈体会。师:是呀,无情的岁月带走了外婆的生命,终有一天也会带走我,我不由地感到害怕。你体会得很深刻。(2)着急、无奈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A、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特别着急?(一寸一寸、沉进)师:是啊,太阳不等我们啊,看着它一寸一寸地沉进山头,我们怎能不着急呢!B、你还从这段话中品味出了什么滋味?(无奈)说说你的理解。师:时间它没有脚,却这样一天一天地走了,一去不复返,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C、指导朗读带着自己的感受再去读读这段话。(自由读)能用朗读把你品味的滋味、体会到的感受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到了你内心深处的着急。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深深的无奈。)(3)悲伤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127 生谈感受。师:你真像一位诗人,正像诗里说得那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可这归来的燕子或许已不是去年的燕子了。在过去的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说一说?生: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情,问想不想再重新过一次,如某某领奖仪式,幼儿园的好时光等。这种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从而体会时间的无情)师:时光一旦过了,将不再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8自然段,想想作者是如何和时间赛跑的,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用笔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三、深入文本,感受“和时间赛跑”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第8段,思考:“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A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我为什么能跑赢太阳?(下决心)指导朗读:你也来下决心说一说。除了决心大,还有什么原因使我跑赢了太阳?(狂奔)谁能给狂奔找个近义词?(飞奔)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狂奔是不顾一切地跑)师:是啊,我不顾一切地狂奔回来,终于跑赢了(生:太阳),也就是跑赢了(生:时间)。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B、快乐你能说说他是怎么和时间赛跑的呢?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师:看来和时间赛跑真是其乐无穷,我请女孩子带着快乐的心情读读这几句话吧!如果你想和时间赛跑,你还能想出怎么样的游戏?2、学习9、10段后来的二十年,作者坚持和时间赛跑,也因此(生:受益无穷)。你知道“受益无穷”是什么意思吗?(收获很大)林清玄有什么收获呢?(出示)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这小小的几步,用途真的很大很大,你信吗?别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林清玄资料(林清玄,台湾人,20岁开始散文创作。到现在写了多少篇文章,也许已没人数得清,他已出版了100多本书。80年代后期他每年平均出版2、3本以上的新书,是台湾地区作家中写书、出书最多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项最多的一位。)现在你信了吧?我相信你再读这几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自由读,指名读,齐读。127 3、这小小的几步可以创造很多东西,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一生都在和时时间赛跑,居里夫人在她的实验室连多余的椅子都不肯多摆,害怕客人会下来聊天耽误了时间,你还知道这样一些名人和时间赛跑的事吗?历史上无数的名人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齐读: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也正是林清玄先生用他一生的经验告诉我们的真理(齐读: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四、情感升华,珍惜时间1、小结:《和时间赛跑》就像一杯绿茶,它先苦后甜,让人回味无穷,它不但让我们体会到了时间的珍贵,更让我们知道珍惜时间的好处。2、听,时间正一分一秒地从我们身边流逝,(出示时钟走动声),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些什么?(生说关于时间的名言)3、如果让你从课文中选一句劝诫别人的话,你会选哪一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一定能成功。”请你换两个字再对自己说一遍。(师:我相信你肯定能做到。)谁也来给自己鼓鼓劲?你们想试试看吗?全体起立,让我们大声地对自己说:“假若我一直和时间赛跑,我就可以成功!”板书设计:                和太阳比         和时间赛跑  和西北风比                十天做完暑假作业                  三年级做五年级的作业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会成功。127

显示全部

收起

温馨提示: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